• 50阅读
  • 0回复

唐山精神——写在第二届城运会闭幕之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9-28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唐山精神
——写在第二届城运会闭幕之际
本报记者 缪鲁
第二届城运会上,青春大潮,滚滚涌动。她汇聚一代体坛新人的汗水,闪动着希望;她饱含八方基层教练的辛劳,勃发着雄心。数百万唐山人民捧起她,展示中国体育的未来,而关注第二届全国城运会的人们所看到的却远远不止体育。

“十五年前大地震,十五年后办城运”。
如今,在唐山的大街小巷,人们已不再能找到当年天崩地陷、家毁人亡的痕迹。可是,当年英雄的唐山人民在抗震中所显示的那种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却依然在熠熠生辉。
一天,在外形颇似金字塔的多功能体育馆里,记者见到两位观众,在比赛结束后留在场里相互拍照,便好奇地上去询问。原来,他们曾是这个建筑的建设者。
“在盖这个馆的时候,我们日夜加班,虽然一气干了7个来月,可始终没机会留个影,这可是我建过的最漂亮的房子,所以,今天特意来弥补一下。”
另一位马上纠正道:“你准是那时候累糊涂了,不是7个月,是288天,本来工期是555天,后来大伙一拚劲,硬给赶了出来”。接着,他又告诉我,“他叫刘古子,可那会我们都管他叫‘留胡子’。他是钢筋工,任务重,忙得胡子都没时间刮,差不多有3寸长。后来,还累得昏过去一回,你看,就倒在那里。”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是中华民族自古崇尚的铮铮风骨,毛泽东同志曾称唐山的开滦矿工为“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在抗震恢复家园的过程中,唐山人曾展现过这种风骨,不负这种荣誉,创造了唐山迅速恢复的人间奇迹。从刘古子身上,我们不是又一次看到了他们的重现吗!?
也许,在城运会建设大军中,像这位可敬的刘古子,累得昏倒在岗位上的人还有很多,可惜,无法一一相识。但是,正是他们在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整整42项工程,并且全部达到优良标准,保证了城运会如期举行。

大自然的狂暴曾给唐山留下了钻心的痛苦,但是唐山人也不会忘记他们在痛苦中得到的第一次温暖。他们把这两种记忆,化作了耸立在市中心广场的抗震纪念碑。纪念碑造型象征着15年前的那场天崩地裂,而碑身上则镌着他们的共识: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没有社会主义制度,就没有新唐山。
当唐山接到城运会承办权时,市委和市政府的领导们,把它视为一次促进唐山全方位发展、展示震后15年的丰硕成果,进而向全国人民宣传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性的契机。
听到要办城运会的消息,许多唐山人第一个念头是想为之出力,以报党恩。认识层次虽不同,可他们却以同样浓烈的热情,为成功举办城运会尽心尽力。同时也多层次地揭示了唐山精神的内涵。
在为解决城运会资金短缺而慷慨解囊的人流中,有一位名叫解会兰的普通妇女。她把婚后丈夫从部队寄来的100元钱,作为最珍贵之物,无论生活如何拮据也不动用一分,整整保存了33年。今年清明节那天,她在祭奠震亡的亲人后,将其中50元捐给城运会,包钱的纸上写的是“报党恩”三个字。
9月20日,城运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获得空前成功,那浓得化不开的燕赵风情令人陶醉,那史诗般辉煌壮丽的场面撼人魂魄。据统计,电视实况转播在全国吸引了足足三亿观众。近万人用数月时间排练的这场表演,包括背景和音控喷泉,总共只花了60万元钱。可谓,省之又省,开销少得令人吃惊。
为了节省资金,表演者的排练道具是自备,正式表演才穿的鞋,是纸做的,这告诉我们,唐山精神和节俭的美德并行不悖。
在筹办城运会中,几乎每一个唐山人都作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他们做的是那样自然而又自信,表现了唐山精神中的群体意识。
具有了如此丰富内涵的唐山精神,才使唐山毁而又生,如“劫后再生之凤凰,奋翅于冀东大沃野”,享誉神州,名扬四海,更使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深受感染。当第二届城运会大幕落下之后,唐山精神将长伴体坛新一代,给他们以激励、助他们以力量,为中国体育注入生生不已的活力。
         (本报唐山9月27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