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阅读
  • 0回复

文莱纪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0-01
第3版(国际)
专栏:

  文莱纪行
孙毅夫
今年一月,我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一行,来到文莱访问。文莱古称渤泥国,早在公元十五世纪前后,就已是一个繁华的商业之邦。
我们乘坐的万吨轮停泊在摩拉深水港码头,只见各国货船穿梭往来,一片繁忙景象。在首都斯里巴加湾市,我们印象最深的是,这里没有摩天大楼,但五六层高的商店和银行到处可见。更有特色的是市区很大一部分建筑物建于水上。这些房屋由立于水中的成千上万根木桩和水泥柱支撑,离水面大约三四米高,有黄色的、蓝色的、绿色的,还有紫红色的,色彩斑斓,美丽动人。这些房屋不仅有民居,还有商店和学校。有些孩子在水中嬉戏玩耍,不断向我们招手致意。
位于市中心的金顶大清真寺,是东南亚各国最大清真寺之一。它显示了伊斯兰教是这个国家的主要宗教,占人口大多数的马来人都是穆斯林。
文莱是亚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盛产石油和天然气。石油出口给文莱带来巨大的财富。文莱人口近二十五万,一九八八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万七千多美元,名列世界前茅。
文莱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早在中国的汉、唐时期,中国与文莱就互相往来,中国的丝绸和陶瓷器已经运到这里。在宋、元、明诸代,两国关系更加密切。公元九七七年和一○八二年,渤泥国王曾两次遣使访问北宋朝廷。从一四○五年开始,明代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曾率宝船队访问过渤泥国。公元一四○八年八月,渤泥国王麻那惹加那偕王妃、子女和陪臣一百五十余人,前来中国南京,受到明朝廷的隆重接待。同年十月,渤泥国王不幸在华病逝,临终遗嘱“体魄托葬中华”。明成祖辍朝三日,表示哀悼,并命工部选置棺椁明器,将国王安葬在南京石子岗,墓前建祠立碑,春秋两季派官员祭扫。一四一三年(永乐十年)新继渤泥国王的遐旺偕同其母再次来华访问,并祭扫其父之墓。自此两国使臣商贾往来不断,直到明朝后期。
访问中,二十多个国家的学者考察了文莱的文物古迹,其中中国学者同文莱学者一起,专门去市区一山丘古墓地考察,看见了一块中国墓碑,上面的汉字由于长期的风吹雨打,字迹已经模糊,不过仍可认出“南宋泉州判院蒲公之墓”几个大字和下书的“景定甲子男应甲立”一行小字。该碑立于公元一二六四年,是文莱所有墓碑中时间最早的。因此,在文莱举办的国际丝绸之路学术讨论会上还就此进行了讨论和研究。通过这次访问,我们深深感到中国与文莱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
(附图片)
图为文莱首都一角。 孙毅夫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