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上海“长”大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0-03
第2版(经济)
专栏:

  上海“长”大了
新华社记者 朱忠良 曹永安
上海徐汇区永嘉路的一位老人,被人称为“上海活地图”。可是,一次他前往同一城市的女儿住所时却迷了路。他惊叹:“才一年没来,这么多的楼房简直像雨后的蘑菇冒了出来,看来我这个‘上海活地图’也不灵了。”
(一)
从1291年设县算起,上海今年整整700岁。明代嘉靖32年,即公元1335年,上海筑城垣时,城区面积仅2.04平方公里。1949年当她658岁时,城区面积为82.4平方公里。今天上海城区面积已达350平方公里。她的3/4“长”在新中国,而其中的200平方公里是1978年后“生长”出来的。
1981年至1990年,上海用于城市住宅建设的投资达152亿元,是此前31年住宅建设投资总和的7.7倍。建成的4000万平方米住宅,相当于解放时上海原有住宅总面积的1.7倍。
坐落在南京路上的国际饭店,曾经是上海的标志。这座1934年的建筑高83.8米,保持上海高度纪录达49年。1983年,高93.5米的上海宾馆首破它的纪录。接着,高107米的联谊大厦,高143米的希尔顿大酒店,高164米的波特曼饭店,不断刷新着上海的高度。近8年中,上海先后有200多座高度与国际饭店相呼应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上海“长”高了的印象,跟她“长”大了一样鲜明。
今年110岁的苏局仙,是现在还健在的清代“秀才”。这位阅尽沧桑的老人新近赋诗道:“今日申江非昔比,完全我作主人翁,市容尽比新天地,播出泱泱大国风。”这是历史的注脚。
(二)
“现在我可以在家里同世界各地通话,这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81岁高龄的著名画家谢稚柳对上海的变化大有感触。
打电话曾经是上海人头痛的事。有经验的上海人对骑自行车10分钟左右能到的地方,通常不打电话,因为打电话不及自行车快。现在上海市内电话实行7位数字制,已由10年前的19.5万部增至85万部,电话普及率达每百人10部。国内、国际电话自动线分别增至2000线和400线。
1979年至1989年,上海用于交通、邮电、电力及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累计达200多亿元,平均每年增加幅度在22%以上。这种投入带来的是城市功能的全面改善,上海同国际大都市对接的速度明显加快。
现在上海的一天:铁路、港口、公路、民航发送旅客人数达10.51万人次;市内公共交通乘客人数1500万人次;交发电报、函件83万份;有129万册杂志、图书出版;有443万份报纸印刷发行;迎来五洲宾朋2000多人。上海每天可以汇集国内外信息1亿字以上,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1亿元。
现在上海的每一分钟:国民生产总值可达14.17万元;国民收入11.74万元;外贸出口商品总额1万美元;港口货物吞吐量266吨。
谢稚柳以鉴赏家的眼光评价今日的上海说:“一个城市的成熟在于它功能的现代化。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真的‘长’大了。”
(三)
当上海一些主要街道和名、特商店出现英文指路图和英文招牌时,外国朋友感觉上海在走向世界。
同样,市民也从上海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和胸怀。上海“长”大了,也包含着“长”大了的“市民意识”:
先后有1000多家外资企业在沪落户,给上海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上海市民从中找到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南京路从中国商品的橱窗变成了世界商品的橱窗,展现在这条繁华街道中的5万多种商品,荟萃了中外名品、精品。上海人正重新审视自己的产品。
昔日上海人讲话,“大上海”是口头禅,近几年“大”字越来越少了。“大什么大,人均住房不足8平方米。”“大什么大,马路窄得汽车开不快。”这些声音倒是常常闯进耳朵。
市长黄菊说:“市民对上海现状的不满,正是我们开发浦东,建设更现代化的新上海的最宝贵动力。”
目前,包括浦东在内的上海建设规划已经制定。一大批大型城市基础工程正在加紧施工。今年5月开通的吴淞路闸桥宽敞坦荡,使与它并列的外白渡桥显得那样狭小。通向浦东的世界第三大斜拉索桥,日通车量可达5万辆。昼夜掘进的地下铁道工程,将结束上海无地铁的历史。
9月上旬,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上海访问时说:“20年前当我第一次来上海时,怎么也没想到上海变得像今天这样充满活力。”他看到的正是建设中的更大的上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