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新中国治黄立下丰功伟绩 黄河四十一年岁岁安澜造福人民 干流八座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防洪发电灌溉发挥巨大作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0-04
第1版(要闻)
专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2周年

  新中国治黄立下丰功伟绩
黄河四十一年岁岁安澜造福人民
干流八座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防洪发电灌溉发挥巨大作用
本报郑州10月3日电 记者李杰报道:解放41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根据“兴利除害、综合利用”的方针,对黄河进行综合治理、开发和建设,保障了黄河岁岁安澜,使昔日的害河变为造福人民的利河。众多外国专家实地考察后赞叹不已:“黄河治理相当成功,经验非常宝贵。”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中国文化的摇篮。然而,历史上,黄河又是一条多灾多难的河流。新中国以前的2500多年中,黄河下游决口多达1500多次,大的改道26次,给沿岸人民造成惨重损失。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对治理开发黄河十分重视,时时把黄河的事放在心上。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到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过黄河,作过许多重要指示。1955年全国一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明确了“除害兴利,综合利用”的治黄指导思想,实行全流域的综合治理、全面治理。
黄河水利委员会代主任亢崇仁对记者说,建国以来,国家用于黄河下游防洪的投资达45亿元,先后三次对1400公里黄河大堤进行加高培厚,新建和改建了8000多道险工坝岸和河势控导工程,完成的土石方相当于万里长城土方和砖石方总量的3.4倍,并初步建成由干支流水库、堤防、河道整治工程、分滞洪区等组成的“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依靠防洪工程体系和人民群众的严密防守,战胜了1万秒立方米以上的洪水14次,保障了黄河岁岁安澜,避免洪凌灾害直接经济损失500多亿元。
在防治黄河洪水灾害的同时,大力开发了黄河水利水电资源。投资40亿元,在干流上已建成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三门峡等8座大中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总装机容量362万千瓦,累计发电1800亿千瓦时,产值达120亿元,是工程总投资的3倍。全流域灌溉面积已由解放初期的1200万亩发展到9500万亩。宁(夏)(内)蒙灌区、渭(河)汾(河)平原和下游沿黄地区,通过引黄灌溉,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同时,为沿河城市工矿企业用水提供了可靠的水源,并解决了沿河农村1000万人和500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据了解,黄河水资源利用率已达48%,在全国大江大河中属较高水平。
为防止水土流失,发展生产,在黄土高原大力开展了群众性的水土保持工作,11万多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初步治理,修成梯田、条田、坝地4800多万亩,造林近1亿亩,种草2700多万亩,使大部分地区群众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70年代以来,从河口镇到三门峡区间年平均来沙量减少约2亿吨。
(附图片)
图为宁夏引黄灌区。 殷鹤仙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