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幸福的生活和集体主义分不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2-09-20
第2版()
专栏:

幸福的生活和集体主义分不开
本报记者 培蓝
“苏联农民的幸福生活和集体主义是分不开的。我们学习苏联,首先要学习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这是中国农民代表参观团访问苏联时得到的一个很重要的收获。黑龙江省农业劳动模范杨显亭说:“苏联集体农庄的庄员,都很重视发展农庄的公共经济。看了苏联的集体农庄,我就想到我们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个问题,我们还没有完全解决。我们有些社员眼光小,看近不看远,总想多分点红,不愿意积累公共财产。这怎样能够发展生产呢?我们这种思想,非改过来不行。”松江省农业劳动模范邓国章说:“我们农业生产合作社做了建设计划,用很多预算修盖社员们住的房子。人家苏联建设集体农庄,总是先把和生产有关系的事情办好:修水电站,盖科学化的牛舍等等。生产增加了,住宅就能修得更好了。想一想,这样做真对。”
农庄生产发展了,什么福利都会有
杨显亭和邓国章说,他们的参观组在苏联参观了坡尔塔瓦州赫鲁舍切夫集体农庄。这个农庄有一千零五户,二千五百九十七口人,五千一百八十五公顷耕地,二百一十七公顷草原,还有养马场、养牛场、养羊场、养猪场和家禽场。这个农庄和另外四个农庄合伙修建了一个水力发电站。这个农庄有自己的电力面粉厂、锯木厂、榨油厂、制酒厂和小型的铁工厂;还有很漂亮的俱乐部、图书馆、医院、十年制的小学校、三年制农业技术学校和七个托儿所。农庄主席说,在今年短短的四个半月当中,他们的俱乐部召开了七十五次报告会和座谈会,放映了九十次电影。除了这些公共设备以外,农庄还有消费合作社、百货商店、邮政局和银行。庄员出卖自己私有的生产品,存款,寄信,买东西,都很方便。中国农民代表参观团的人们说:这个集体农庄,简直是一个小城市。住在这种农庄里,就和住在城里一样。公共福利办得好,个人的生活当然就不用发愁了。
代表们参观了农庄的十年制小学和三年制农业技术学校。农庄主席说:革命以前,这一带只有四个知识分子,都是富农子弟。革命以后,文化教育发展起来了,农庄已经培养了很多干部。有八百二十三人在七年制学校毕业。有一百一十七人受了高等教育,现在在各地教书。有三十二人成了农业技师。有四十二人在苏联红军中担任指挥官。一般庄员都念过四年书。现在有一部分庄员在三年制农业技术学校里学习(不脱离生产,主要是在冬闲时上课)。有六百七十四个儿童在十年制小学校念书。
邓国章说:我们最关心托儿所。有了托儿所,妇女们就能安心参加农业生产了。这个农庄的托儿所真叫人羡慕。托儿所的孩子见了我们,都举起小手,问“中国叔叔好”。孩子的宿舍里放着一排一排的小床,床上铺着洁白的床单。每个孩子都有七、八套衣服,有些衣服是托儿所做的,有些是母亲送来的。进了孩子的食堂,就像到了小人国一样。小桌子、小凳子、小盘、小碗、小匙、小脸盆、小沙发……什么都小得可爱。农庄主席说:庄员们为托儿所花了不少钱,但他们花这些钱是心甘情愿的。
农庄主席邀请代表们参观了农庄的医院。这个医院的规模不算小,分内科、外科和产科;有三个医生、两个护士,二十五张病床。庄员治病一律免费。代表们参观时,看见一个妇女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护士介绍说:这是一个女庄员,她在两三天前刚生了一个孩子。
为什么赫鲁舍切夫集体农庄的福利事业办得这么好?农庄主席给代表们解答了这个问题。他说:
“在卫国战争期间,我们的农庄完全被德寇破坏了。卫国战争胜利的时候,全农庄只剩了二十多口猪和几头牛。但是,我们的农庄恢复了,恢复得又快又好。我们得到国家的很大的帮助,向国家贷款修了房子,发展了畜牧业。当然,全体庄员也作了很多事情。大家都知道只有发展集体福利,才能保证个人的幸福生活,所以用很大的力量发展公共福利事业。我们每年从生产总收入中抽出一大笔款,作为公共福利事业的基金。去年我们农庄收入二百二十万卢布现金,一百九十万零七千四百公斤粮食。我们用于集体福利事业的有文化教育事业费八万六千二百七十三卢布,占现金收入的百分之三·九,公积金四十四万八千七百一十七卢布,占现金收入的百分之二○·五;另外从粮食收入中抽出了百分之
一·三五作为保险基金,百分之二作为救济基金。”
杨显亭说:参观了赫鲁舍切夫集体农庄,我看到了我们自己的发展方向。去年我们互助组生产不错,家家都够吃够用。不过,如果谁生个灾病,办个红白喜事,那就困难了。今年我们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因为公积金很少,这种困难还不能完全解决。我回去一定要把苏联的情形告诉大家。让大家
一步一步地积累公积金,向集体化发展。吉林延边朝鲜民族自治区农业劳动模范金时龙说:“我们合作社已经有一个托儿所、一个幼儿园。刚成立托儿所时,生产委员会想让孩子的家长拿一些钱,家长们都不愿意。后来还是用合作社的公积金办了托儿所。但合作社的公积金并不多,办了托儿所就不能办别的事情了。这次我回去,要教育社员首先照顾合作社的集体利益,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因为,生产发展了,什么都会有的。”
农村变成了“农业城市”
赫鲁舍切夫集体农庄只是苏联千百万集体农庄中的一个。苏联各地的集体农庄的情形,和这个农庄都差不多。农民代表们还谈了他们参观俄罗斯共和国克拉斯诺达尔边境区米丘林集体农庄的情形。这个农庄去年仅在文化设备方面,就支出了十二万六千卢布。去年农庄建筑了一个无线电广播台,可以转播,也能自播。这个农庄有一千九百五十一户,已有一千户安装了收音机,今年这个集体农庄每个庄员家庭都要安装收音机。安装收音机的家庭,每月仅付三个卢布的电费。这个集体农庄有两个俱乐部和两个图书馆。农庄全年用于购买书、报、杂志的款项有九万五千卢布。据农庄主席说,庄员个人订阅报纸的也很多。农庄办了三年制的农艺训练班和养畜训练班,有三百人在那里学习(都不脱离生产)。这个农庄还有教育部办的一所十年制学校、两所七年制学校、四所四年制学校,和农庄自办的十一个季节性的托儿所与幼儿园。
河北省农民代表范超群说:我们在卡查赫共和国参观了四个州的十七个集体农庄,每个集体农庄都有完善的福利设施。“共产主义之路”集体农庄完全和城市一样。街道是柏油马路,房子是一排排的标准洋房。“斯大林集体农庄”和“莫洛托夫集体农庄”正在一方面扩大耕地面积,一方面改造庄员住宅区。“斯大林集体农庄”计划在五年内把庄员的住宅完全换成最新式的标准房子,今年就可以完成三百座这样的房子。由于集体农庄公共经济不断发展,庄员们都是无忧无虑地过着十分幸福的生活。
苏联集体农庄的文化福利设施正在不断地增加着。农村和城市渐渐变得很少分别了。原来的城市成为工业城,原来的农村变成了农业城。李顺达说:苏联城市里有的东西,农村里几乎都有。城里生产用机器,农庄里也用机器;城里有汽车、电灯、电话、无线电、自来水、澡塘,农庄里也有;城市里有高等学校、电影院、歌舞团、图书馆、医院、托儿所、百货商店和银行,农庄里也有;城里人穿绫罗绸缎,农庄里的人也穿;城里过星期日,农庄里也过;城里人文化水平高,农庄里人文化水平也不低。基也辅州“十月胜利”农庄一个女庄员一冬就读了四十八本书。有了集体化,什么也好办了。去年我开始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人们还不很了解集体生产的好处。有一小部分人觉得这几年有吃有穿,生活过得不错了,就不想入社。现在干了一年多,村里还有三户没有入社。这次我回到村里。要把我在苏联亲眼看到的事实告诉他们,保险打通他们的思想。我准备帮助西沟附近几个庄子的农民都组织起农业生产合作社来。吕鸿宾说:我刚刚收到村里寄来的一封信,上边说,我们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已经发展到六十二户了;我去苏联时,还只有二十八户,你看这有多快!我回去要把苏联集体农庄的情况讲给他们听,让大家都懂得集体生产的好处,解决个人和集体的关系,真正把合作社办得好好的。(附图片)
乌克兰共和国基也辅州“十月胜利”集体农庄主席、社会主义劳动英雄杜布科维茨基热心地给我国农民代表参观团团员作报告和解答问题。
乌克兰共和国坡尔塔瓦州赫鲁舍切夫集体农庄开设的新商店,里面设有成衣部、布匹部、器具部、服饰部、鞋子部、食品部。这是我国农民代表参观团团员正进入这个商店参观的情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