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农业“革命”结硕果——印度纪行之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2-26
第6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农业“革命”结硕果
——印度纪行之三
本报记者 归通昌 新华社记者 詹得雄
汽车驶出新德里,向西南方向疾驰,约莫一小时后,我们来到了印度“绿色革命”和“白色革命”的摇篮——印度农业研究所。
主人在门口热情迎候我们,然后把我们引进展示两个“革命”成果的展览大厅。观赏那一幅幅照片、图表和数字,望着那些在荧光灯下发出诱人色彩的科研成果标本,我们对印度农业科学家们为两个“革命”所付出的辛勤劳动的敬意,油然而生。
研究所的专家们对中国客人的到来显得格外高兴,他们如数家珍地向我们介绍了农业研究所在农业物理、农业机械、作物保护、化学保护、生物保护、生物工程技术、小麦和水稻优良品种的培育和推广等各个领域所取得的可喜进展。普拉沙德先生说,自从印度开展“绿色革命”以来,印度在培育和推广小麦、水稻优良品种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现今小麦和水稻平均每公顷产量分别为8至10吨和7至8吨,比60年代“绿色革命”开始前分别增长了3倍和1.8倍。过去每年只种一茬,现在不少地方可种两至3茬。印度的粮食产量已从1960—1961年度的8202万吨提高到1990—1991年度的1.8亿吨,创下了粮食年产的历史最高纪录。现在,印度的粮食不仅能够自给,还有少量出口。
普拉沙德先生还介绍了科研所在培育、改良蔬菜、水果和棉花品种方面的成果。经过改良的蔬菜品种产量高,适应性强,连过去不种蔬菜的北部高寒地区目前也在试种。在谈到杂交棉花时,普拉沙德先生欣喜地说:“中国是成功地研究并推广杂交水稻的国家,印度则是世界上唯一能种杂交棉花的国家。”这种棉花纤维长,韧性强,织出的棉布在国际市场享有盛誉。过去印度长期从埃及进口棉花,现在不仅实现了自给,还有一部分销往国外。
60年代初,印度在开展“绿色革命”的同时,大力推行“白色革命”。当时城市里牛奶供不应求,因牛奶收购价格低,农民饲养奶牛的积极性不高。一次,印度前总理夏斯特里在拉贾斯坦邦视察时,发现那里的农民自动组织起牛奶合作社,由专人收购运到城市出售,这既方便养奶牛的农户,使他们免遭中间人的剥削,又使城市居民得到充足的牛奶供应。于是夏斯特里决定成立全国性的牛奶发展局,推广这一经验,“白色革命”就此开始了。随后印度政府又先后于1970—1981年,1981—1985年执行代号为“洪流行动1号”、“洪流行动2号”的发展计划,进一步发展牛奶生产。目前正执行“洪流行动3号”计划。普拉沙德先生说,“白色革命”的成果是显著的,目前全印牛奶的产量为“白色革命”前的16倍,平均每天收购牛奶达800万公斤,收购高峰时可达1000万公斤。
我们在印度访问时看到,无论在街头巷尾,还是在印度人的餐桌上,都少不了牛奶和奶制品。可见,印度的牛奶供应是充裕的。11月23日,印度朋友领我们去距加尔各答市数百公里外的国际学院参观访问,沿途看到一望无际的平原上金灿灿的稻浪在翻滚,牛群在悠闲自得地吃草。陪同我们的穆克帕基先生说:“这就是‘绿色革命’和‘白色革命’的一部分。”是的,我们看到了农业“革命”在印度大地上结出的丰硕之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