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我国古代的假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0-06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我国古代的假日
我国的节假日制度始于距今两千多年前的西汉。西汉时,朝廷规定每隔五日休假一次,谓之“五日休”。休假之时,按朝廷要求,大小官吏一律须沐浴更衣,因此,“五日休”又叫做“休沐”。在休假期内,臣僚们可以省亲、参拜,也可以料理家事。
唐代初,国事频繁,中央政权便改“五日休”为“十日休”,古籍中谓之“旬休”。旬休规定颇严格,凡三品以下官吏,休假前要“告假”,假期满后要到衙门销假,是谓“报到”。否则,就要扣发一个月俸禄,甚至罢官。“旬休”制度流传了一千年,直到清朝初年才告结束。
自从西方传教士进入我国,“礼拜天”这个词语便逐渐在我国流传开来。不过,当初的“礼拜天”没有今天“星期天”假日的含意,仅是对做“礼拜”日子的称呼。这样过了两百多年,直到辛亥革命以后,“礼拜天”才被固定为七天一次,也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星期天”休假日。
古代节日中,属全国民间性的大致可分为三种,就是“端午节”、“春节”和“清明节”。但这些节日都没有固定的天数,各地的欢庆形式亦不尽相同。此外,“中秋节”也是全国性的节日,朝廷还特许官吏放假数日。
(9月6日《南方周末》杨建华文张勇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