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朝鲜咸镜北道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0-06
第6版(国际)
专栏:朝鲜通讯

  朝鲜咸镜北道见闻
本报记者 周必忠
朝鲜素以土地富饶美丽,人民勤劳勇敢著称于世。但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特别是在日帝殖民统治时期,这里的土地被蹂躏,人民遭涂炭。一九四五年朝鲜解放后,在朝鲜劳动党和金日成主席的领导下,沉睡的土地才开始苏醒过来,焕发出青春的光彩。最近,记者到咸镜北道的工矿、农村采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位于咸镜北道北端的茂山露天铁矿,至今已发展成为朝鲜最大的矿山,以生产磁铁矿而闻名。企业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朴光弘告诉记者,经勘察,这里铁矿石的蕴藏量达八十亿吨,而且含铁量极高。日本殖民统治者从三十年代起就对铁矿进行掠夺性开发,把一个好端端的矿山挖得千疮百孔。解放后,铁矿回到人民手中,真正走上了发展的道路。沉甸甸的铁矿砂源源不断地被送进各处炼铁厂,化为各种钢铁构件,成了朝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强大支柱。一九八○年,随着规模的扩大,铁矿改建成联合企业,下辖选矿运输、工务后勤、大修等一百多个部门。现有职工二点四万名,挖掘机七十辆,运输车六百辆,四个采矿区,年产精矿四百五十万吨。除自用外,每年要出口六十万吨。
记者来到铁峰山海拔七百多米处的瞭望台,只见光秃秃的山坡被开辟成梯田似的一块块平地,矿工们正驾驶着各种车辆,剥土、挖矿、运输,忙得热火朝天。朴光弘说,就是这样干,也可开采几百年。为了加快开采速度,目前正在开发新的采矿区,同时着手进行地下采矿的准备工作。
在朱乙温泉出入口的镜城一带,盛产制做陶瓷产品的高岭土。三十年代这里只能生产少量粗糙的饭碗、汤碗。解放后,在国家的扶持下,工厂规模逐年扩大,设备不断更新。职工从一九四八年的四百人增加到现在的两千多人,年产量达一千二百万件,超过解放前一百多倍。参观工厂的产品陈列室时,记者看到八百多件各种产品,从餐具、酒具、茶具到装饰品,从普通白瓷到高丽青瓷,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有一套白底红花的朝鲜式饭碗、汤碗,薄如蝉翼,细若嫩肤。主人介绍说,这套餐具在一九八五年荣获国家品质监督委员会颁发的金奖。
在图们江入海口南侧,是朝鲜有名的先锋郡。解放前这里一年的产粮不够当地人吃三个月,而今不仅自给有余,而且还支援其他地方。据综合农场总工程师介绍,先锋郡综合农场之所以能有如此的变化,主要是因地制宜,在土地开发上大做文章的结果。先锋郡面临大海,海边尽是大片的沼泽地。解放后,当地群众在劳动党的领导下,逐年将沼泽地改造为牧场和湖泊。同时,也对瘠薄、倾斜的山地进行了改造。
人对土地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土地对人的奉献也将越来越丰厚。人们相信,在这块已经醒来的土地上,终会结出更加丰硕的智慧之果。
                   (本报平壤十月四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