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大山的回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0-07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星光

  大山的回声
曾卫 孙泱
顾永顺即将调广州!
这消息顿时震动了大孤山里这个小小的曲江军械库。有人说:应该这样,他都51岁了,头发都熬没了。有人说:谁不愿离开这山沟沟去广州?况且他老婆孩子都在那边。也有人说:难讲,老顾那人的脾气谁也摸不准……
而对老顾来说,这个调令太突然了。这之前他连一点风声都不知道。当兵37年,在这个山沟里呆了33年。作为军械仓库管技术的副主任,他搞了51项发明革新,24项获得过国家和军队的高等奖励,功劳卓著。在他的生命之河中,曲江军械库占有了一大半流程,几乎他所有的奔腾、喧啸和失落都包括在这段流程里。1982年、1983年、1984年连续三年上级调他去广州工作,他都推辞了。他已经离不开这个不起眼的仓库,离不开这片不知名的群山了。
然而,作为上级领导的广州军区后勤某分部党委却认为,顾永顺兢兢业业为党工作了一辈子,该给的功勋他让给了别人,该调的职务却因客观条件而被限制,相反在政治运动中还蒙受了不该有的冤屈,到现在眼看就要退休了,他还只身一人在粤北山区工作。越是这样的同志,领导机关越要关心才对。于是分部党委发出调令,调曲江军械库副主任顾永顺任广州军械库高级工程师。并嘱咐办事机构,在调令到达之前,谁也不能跟顾永顺本人“通水”。
服从是军人的天职。顾永顺走马上任到了南国大都市广州。
不要说和曲江县大坑口那么个小镇相比,就是和北京、上海摆在一块,广州也不乏它特有的现代、繁华和明媚。作为人的生存需要,广州几乎拥有大坑口有的和没有的一切。文明、舒适、亲切,琳琅满目的商场,新鲜齐全的菜市,伴着第一抹朝霞开业的茶楼,与最后一缕星光微笑的卡拉OK霓虹……况且这儿还有他曾经朝思暮想的妻室儿女。
可是顾永顺的心仍在那个山沟沟里。
他想起32年前第一次成功地制做了扣手钩,使仓库完成了紧急任务,而给全库上下所带来的喜悦……
想起伴着艰辛与磨难走过的一切:三动力码垛机获全军科技二等奖,液压转动移炮机获国家发明奖,液压助推码垛机获全军科技二等奖,并获得专利,高地炮多用微型后座器获全军选型会一等奖,被认为有突破性进展……
他是永远也离不开大孤山了。他不愿到城里做摆设。离开了山沟里的军械库,他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他这样痛苦地思索了几个月,最后终于叩响了后勤部领导的家门:“让我回去吧,回到山沟里!这个‘后门’你一定得给我开!”
领导说:“山区太艰苦,总不能让你吃一辈子苦,你就安心在城里呆着吧!”
他却说:“苦与不苦,得因人而异。我出生在山里,要不是穿上军装,我现在还在山里种地,多少人不就那样活了一辈子吗?我这个工作只能在山里,就像蚯蚓离不开土地,离开了反倒活不成。”
他终于说服了领导。
可是他怎么对妻子说呢?他们可是结婚23年,分居了23年哪!妻子黄玉文是在他“开除党籍”时嫁给他的,20多年来为他拉扯大一双儿女,为了支持老顾的事业,她放弃了深造与升迁的机会,放弃了本应属于她的骄傲和辉煌。她为他付出得太多。他怎么能在全家团圆不到半年又开口说要离开她、离开这个家呢?
毕竟还是黄玉文最理解丈夫的心境。夜深了,她安顿好孩子,边为老顾铺被子边说:“老顾,我知道你这辈子跟山里没法分了,这几个月你没着没落的样子我都心里犯愁。家里你别担心,孩子大了,我还没老到动弹不了。过春节我们去看你!”
两鬓花白的顾永顺强忍着没让眼泪落下来。
大年初一,顾永顺和妻儿们一齐爬上大孤山山顶,白云拂天,风卷松涛。顾永顺对着群山喊了声:喂——!
大山传来了回声。那充满生命力的回声。顾永顺想着,若是没有大山,他的声音在哪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