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林炼风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0-08
第8版(副刊)
专栏:

  林炼风姿
门瑞瑜
车子在松嫩平原上飞驰。脚下是大庆丰饶的土地。司机忽然眼睛一亮,放开嗓门,大声说:“看,我们的炼油厂到啦!”他神采飞扬、自豪地说,“林炼!”
人们都习惯这样简称林源炼油厂。它是中国石化系统近万人的先进企业,一座现代化花园般美丽的油城。
“林炼”,一个诞生童话的地方。
20年前,这里是一片荒原。除了风,还是风,那时人们说,这里“一年刮两次,一次刮六个月”。
难忘那个风雪弥漫冰凌花待放的时节,英雄的开拓者们踏着铁人王进喜的足迹闯了进来,他们是兵团下乡知识青年。青春的歌声唤醒了沉睡多雪的大荒野,支起的第一顶帐篷,八面透风,难挡严寒,一双双脚板踏碎了地上的冰碴,挥起了第一锹冻土……荒原沸腾了。
花开花谢,20个春秋,这片土地翻了个个儿。中国版图刻上一个崭新的地名:“林炼”。一座城市诞生了。绿树,花坛,马路宽阔,洁净如洗。街心公园里,艺术雕塑林立。以“四季馆”命名的室内花园,春夏秋冬,流水潺潺、鸟语花香,处处可见现代化建筑群:新的办公楼、住宅楼、图书馆、游泳馆、影剧院、电视台、青少年宫、音乐厅、报社、舞厅……而那中学、小学、技工校、幼儿园的楼房、操场教学设备应有尽有。街上行人,脸上禁不住笑意,流露着从容、欢乐的神情,那不是他们那“美谐严实”厂风的写照吗?早就听说“林炼”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先进单位,经济、社会效益年年双丰收,整个企业充满无穷的活力。
“你们企业咋这么好?”我问一位普通工人。
他点点头、笑着说:“我们企业搞到这个份上,不容易,全靠领导好,有个叫得响,受人拥护的领导班子。”他讲了一个小故事:厂长很晚很晚才下班,骑自行车回住处,咣当一声,车人一起摔倒在路边……
“为什么不坐轿车?”
“党委书记和厂长上下班从不坐轿车,习惯骑自行车。他们脚打后脑勺的忙,睡眠太少,骑车能不摔倒?”
被那颇有风趣的谈话所吸引,我很想见识一下党委书记于湖芳和厂长于海龙。我没找到于海龙,但却和于湖芳邂逅在幼儿园里。今天他来幼儿园“现场办公”。
这是一座古色古香、童话风情的小楼,孩子们的乐园。于湖芳的现场办公,当场拍板,给幼儿园解决的问题是:批了6万元的经费,用于增置幼儿乐器和补贴幼儿伙食营养。
于湖芳,今年41岁,精明强干,平易近人。他是军垦老兵的后代,知识青年,18岁就当连长,北大荒的风风雨雨磨练了他,给他以智慧和才干,他活泼而深沉,潇洒又稳重,做事从容不迫,胸有成竹,会工作也会休息。周末他进舞厅和普通女工跳舞。还喜欢打桥牌,参加过职工桥牌比赛,并受聘担任厂的桥牌协会名誉主席。
“‘两鱼跳龙门’,你们书记、厂长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他不假思索:“三句话:‘一是社会主义企业班子的团结;二是在一起共事不易,要珍重感情,互相信任;三是用必要的制度约束我们。简单说六个字:原则,感情,制度’。如果说领导是鱼,群众就是水,鱼靠水才能活。”
于湖芳说得多好!不久前北京来的一位领导在这里说:“南有‘共青’、北有‘林炼’”,赞扬一代知识青年的业绩,把“林炼”与南方知识青年建设的“共青”城相媲美,使这里的人们深受鼓舞。今天创业辉煌、成就斐然。那么明天呢?未来的林炼一定会更加美丽多姿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