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江泽民等与农业科学家座谈 共商科技兴农大计 科学家介绍现代生物工程发展趋势及应采取的对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0-10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等与农业科学家座谈
共商科技兴农大计
科学家介绍现代生物工程发展趋势及应采取的对策
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10月7日和8日与18位农业科学家在中南海座谈,共商依靠科学技术振兴我国农业的大计。
乔石、姚依林、宋平、李瑞环、田纪云、温家宝、宋健、陈俊生等参加了座谈。
会议一开始,江总书记就像和老朋友谈心一样,对科学家们说:“我和在座的几位领导同志过去搞工业多一些,很想向各位学习、了解一下农业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生物技术方面的进展情况。今天特地请大家来谈谈,开阔一下眼界。”
科学家们听了总书记的话,倍感亲切,踊跃发言。他们分别介绍了世界生物工程科学发展的趋势和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的情况以及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
科学家们在汇报中谈到,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10多年来,我国农业科技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许多贡献。
近几年来,我国农业战线每年平均涌现出7000多项科技成果,其中60%以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推广应用。农业增长,科技进步因素已占30%至40%。例如,仅杂交水稻一项就推广14亿亩,累计增产稻谷700亿公斤。
科学家们还谈到,我国农业科学技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我国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虽然已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与农业最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有差距,特别是人均占有的农畜产品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科学家们谈兴很浓,从生物技术的前沿细胞工程、遗传工程、基因工程,到常规农业技术育种,病虫害防治、中低产田改造,如数家珍。他们还详细地介绍了国际、国内农业科学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成就。
科学家们还谈到,根据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在发展常规农业技术基础上,结合现代生物技术,使我国农业生产跨上新台阶的问题。他们认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潜力还很大。当前农业科技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使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农业技术互相渗透,互相结合,创造出新的巨大生产力。他们分析了我国不同地域农、林、畜牧、水产、蔬菜的增产潜力,提出了许多重要建议,殷切希望继续做好深化农业改革,扩大开放,理顺关系,增加投入这篇大文章。
江泽民等领导同志始终饶有兴味地听着科学家们的发言,认真地做笔记,与科学家们推心置腹地交谈。江总书记最后动情地说:“我们的科学家们胸怀一腔爱国热情,为了国家富强,辛勤工作,而搞农业的尤为辛苦。在座的不少同志年事已高,仍坚持下到基层和田间,甚至深山荒野。大家一定要保重身体。”他指出,这些年来,我国农业的巨大发展,一方面是由于在农村改革中坚持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建立健全双层经营体制,积极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另一方面,科技、教育兴农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后在农业科技工作中,要认真贯彻既统筹兼顾又突出重点的方针;要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新成果开发和推广等方面继续努力工作;常规农业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也要协调发展,不能顾此失彼;对于可以利用市场引导实现商品化的技术和必须依靠国家资助的研究,要根据不同特点,有不同的政策;目前科研方面的一些困难,要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逐步妥善解决。
江总书记强调指出,在学术研究中,一定要认真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要允许不同的学术观点共存,提倡不同学术观点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他殷切希望老一代科学家在培养科技事业接班人方面做出贡献。
出席座谈会的农业科学家有:过兴元、钱迎倩、侯云德、吴鹤龄、林建兴、贾士荣、沈桂芳(女)、石元春、卢良恕、李竞雄、李顺章、李振声、潘荣和、刘于鹤、沈国舫、费开伟、李树德、徐冠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