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在希望的田野上——中共桓台县委工作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2-27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在希望的田野上
——中共桓台县委工作纪事
本报记者 吴昊
山东省桓台县是长江以北的第一个“吨粮县”。李鹏总理最近到桓台县考察工作时,对县委书记赵奎同志说:“希望你们早日实现‘双千县’。”就是说不仅要粮食亩产1000公斤,还要每亩产值超过千元。总理的指示寓意是深刻的。过去在农业学大寨中,曾出现过不少“高产穷县”“高产穷社”“高产穷队”,粮食产量虽然上去了,但收入没有增加,农民并不富裕。这样的“高产”往往不巩固。因此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必须发展经济作物和其他工副业生产,增加产出,提高效益,才能使粮食生产得到一个稳固的保障。
桓台县是在1990年实现“吨粮县”的。当时县委就考虑到了要高产高效的问题,提出在全县范围内调整种植结构,扩大经济作物面积。原来全县粮田与其他作物的种植面积比是1∶021,1991年全县压缩了粮田1万多亩,增加棉花、蔬菜、桑树的种植。初冬时节,当记者前去采访的时候,大片桑田已插上了桑条,菜田里,农民正忙着收秋菜;麦田里,农民正忙着冬灌、施肥,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有序。一位乡干部说:种田的原则“三高一低”(高科技、高产出、高效益、低成本)本是县委提出来的,但在广大农村则已成了农民的“种田宪法”。县长吴明君说,今年夏天一位农业部的领导来桓台看麦田,他有意要考考桓台农民的种田水平,于是开着汽车,随便停在什么地方,随便找人提问,大家回答得几乎都一个样,他感到奇怪,农民告诉他说:过去种田靠运气,而今种田靠科技,县里、乡里每年都要对我们进行科技轮训。
说来奇怪,桓台县实现亩产吨粮县,县委是在1989年秋天提出来的。而1989年正是山东的大旱之年,全省平均降雨量只有232毫米,比常年减少418毫米,全省农业歉收。正是在这一年,桓台粮食却获得丰收,平均亩产810公斤,比上一年增产14.8%。县委书记赵奎带领一班人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大旱之年高产的原因。原来全县近40万亩耕地,已有机井10700眼,平均四亩地一眼井,灌溉网络已经形成;全县各乡镇都建立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从种籽、农药到农业机械都实现了社会化服务;农村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体制已经形成;桓台是建筑业之乡,全县有一个庞大的建筑大军在各地施工,每年都有可观的收入,集体经济的实力是雄厚的;桓台处于黄河之滨,马踏湖横卧其间,历来物阜民丰,不然齐桓公怎能在这块土地上建立春秋霸业?分析了这些有利条件,县委认为,桓台实现“吨粮县”的条件已经成熟,于是作出决议,大干两年实现“吨粮县”。县委书记赵奎把这一工作方法概括为8个字:超前研究,科学决策。他还说,作为县委,没有超前意识不行,没有科学精神也不行。在我们采访的时候,县城旁边一座中美合资的蛋粉厂已经建成,赵奎说,这就是超前意识与科学精神相结合的产物,你想吧,实现了“吨粮县”,农民手里的粮食增加,鸡、羊、牛等畜牧业必然有一个大发展,这蛋粉厂就是给县、乡、村三级养鸡场的鸡蛋找销路。
县委的决议为什么能很快变成全县人民的意志和行动,并能形成一股强大的攻坚力量?县委书记赵奎说,关键在于县领导要拧成一股劲。桓台有六大班子,县委、政府、人大,政协之外,还有县纪委和人武部。这些部门都要为中心工作服务,都要在中心工作上分工负责,承包一定的地区或指标。县委有这样的体会,不管什么工作,分散精力的并不是群众,而是各个领导部门。把县里各部门的领导抓住了,也就是把乡村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抓住了。赵奎说:我们县委是在下棋,棋盘上的每个子儿,都得听指挥,都得为一个目的服务。桓台县委还认为,人大、政协不同于西方的议会,他们不仅参与决策和监督,而且也要实地去干,在干中实现监督。人大和政协的同志对此十分满意,他们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建设桓台出力。
作为县委这样的领导机关,光有决策的正确是不够的,还必须以每个成员的模范行为让全县人民佩服。桓台县委成员很注意用党章、“准则”和群众的评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桓台是著名的建筑之乡,北京的许多大建筑都凝聚了他们的心血,要是在桓台建个房子,搞点内装修,真是易如反掌。但桓台县688名副科以上干部无1人违纪建私房,中纪委1991年6月11日对此进行通报表扬时说:桓台的党政干部“在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有了改善的情况下,不图享受,不贪安逸,依然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自觉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体现出共产党员应有的优秀品格和领导干部人民公仆的本色,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桓台县的大大小小领导干部为什么这样心齐,外面的违纪建私房、筑安乐窝之风为什么刮不进来?看一看县委领导的住房就知道了。县委书记赵奎十几年一直住在他爱人所在单位县酒厂的三间低矮的平房里,几次为他调房,他都辞谢了。去年他乔迁新居,仍是爱人单位的三间旧宿舍楼。县长、县委副书记、副县长、人大、政协的领导都住在普通市民一样的房子里。桓台有一条原则,全县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和职工一起记分分房,任何人不得例外。县房管局长,手中握着分房大权,他家却住在作仓库用的3间库房里。去年6月,县委开门整风,请群众到县委提意见,当时共提了216条,都是给县委找工作上的差距,提合理化建议,没有一条是提县委作风有问题的。
今年夏天检查县乡干部的行业不正之风时,县委发现了这样两件事:一是有个县税务局干部的家属,在百货公司当营业员,生小孩后,税务局的一个干部找到百货公司经理说情,想让这个营业员在家多休息些日子,经理没有答应,于是这位税务干部寻衅对百货公司罚款5000元;另一个是工商部门的干部到某商店买自行车,甩下300元就把车推走了,少给了几十元钱。结果这两个人都受了处分,调到其他部门工作。县委副书记王子林说:针大的洞,斗大的风;小的不正之风堵不住,就会刮成大的不正之风。
桓台是清代著名学者和一代清官王渔洋先生的故乡,我们在参观王氏祠堂时,有人顺口成章:“渔洋先生清似水,而今干部比水清。桓台谱下丰收曲,公正廉洁情最浓。”
当我们离开桓台的时候,县委正在开会,研究落实李鹏同志的指示,为了早日实现“双千县”,明年再上一个台阶。桓台大有希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