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小兴安岭繁荣起来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2-09-22
第2版()
专栏:

小兴安岭繁荣起来了
本报记者 勇进
火车驶过哈尔滨,再往北驶过绥化和庆安,便到了铁?。从这里沿着铁路伸延五百里,一直到伊春,一路上都是望不到头的小兴安岭的茂密森林。但这只不过是小兴安岭的一个角落。这里的森林调查人员从一九五零年冬天调查到现在,足迹走到的地方,也不过是小兴安岭上汤旺河的狭小的地带。
据居住在伊春城的人们谈,这里在一九四七年时还只有少数单身汉。他们的房子座落在山麓下的荒草里,生活很困难,虎、狼、狗熊和其他野兽时常威胁着他们。日本鬼子在他们占领小兴安岭的时候,时常捕捉内地的老百姓到这里来,进行无代价的劳动,为他们掠夺木材。不少的人饿死、冻死或被砍倒的树木砸死在森林里。
随着东北和全国的解放,随着伟大的经济建设的到来,祖国的春光照暖了小兴安岭。从一九四八年到现在,有不少的共产党员干部和工人响应国家的召唤,来小兴安岭进行开采和建设。这些人的努力,使小兴安岭繁荣了起来。现在,座落在自然美景之中的伊春,有无尽的山峦、森林和静静的汤旺河作屏风,有十几处杏黄色的和红色的楼房耸立起来,里面有暖气和自来水的装置。这里有工人疗养院,拖拉机队和制材厂、出河厂等处的工人都来这里休养。新建的工人旅馆的天蓝色的河桥,用绿漆木栅围起的体育场,发电厂的烟囱里冒出的滚滚黑烟,都使人感到小兴安岭不再是落后的地区了。
在皓月当空的夜里,楼房里传出优美的琴声和收音机、留声机的声音,有时夹着火车头的雄浑的拉鼻声,制材厂的锯木声,俱乐部大楼里的锣鼓声,年轻职工们的战斗的腰鼓声。声音震荡着小兴安岭的森林,使人寻味着劳动的胜利和欢欣鼓舞。俱乐部上映了很多描写革命斗争的影片,也上演了吸引观众的水泊梁山、天河配和其他反映革命斗争的戏剧。伊春林区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扩大着。每天午夜,列车拥挤地载来小兴安岭的开采者;天不明,他们就扣开楼门,请求分配工作。这里也和新中国的其他城市一样,不管建筑者们如何忙碌,建起的房子总是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现在,伊春搭满了建筑的木架,街道上满铺着运砖运石的手车道。伊春前几个月还是一万二千人,现在已增加到二万二千人。伊春林区的人口则激增到八万人。这里有肥沃的黑土,人们可以随便耕耘。任你耕地或作工,都可以生活得很富裕。我在一个工人家庭里访问的时候,进来一个穿着一身灰色卡叽布衣服的人,里面还穿着卫生衣和黑色单衣。问起来,他才说他是装车工人,叫梁兆海,原籍平原省朝城县,是抗战前来关外的。他说,他初来时吃的是猪牛都不大吃的橡子面,穿的是“更身”(日本人用麻和破棉花做的极坏的衣料)衣。现在呢,他说,他每月能节省六十万元寄回家去,还准备把家搬到这里来。梁兆海兴高采烈地说,他“翻身了”!他把他的幸福生活说了之后,结语说:这是由于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得好。
伊春的九月,雨水还很多,气候湿润,颇有江南风味。这里的农民在黑土上种植的玉米,有如华北的高粮,穗子像大牛角。这里有土豆也有西红柿,有黄瓜也有大葱。许多农户的篱笆上缠着繁密的秧,结满了累累的梅豆、豆角。这里的大白菜和辣椒、萝卜和茄子,都不比内地小,味道也不比内地逊色。人们从内地带来的夜香、蒲公英、西芬莲以及其他的花草,都在伊春职工办公楼前的花园里和工人的庭院里开放了。在汤旺河西岸的山坡上,有一座可爱的蜂厂。一小块平坦干净的地面,两边是盛开的向日葵花。蜜蜂现已增加到近一百窝。今年雨水较多,蜜蜂产蜜较往年少,每窝只能收六、七十斤(往年多者收一百多斤)。由于蜜少,蜜蜂也多未分窝。小兴安岭林区是很好的蜜源,按照开采者的意愿,蜂房将遍置在小兴安岭。那时祖国各地的人们将尝到甘美的白色蜂蜜。
小兴安岭蓄积了大量的木材,并且是好的红松。几年来,开采者们曾以这里的红松供应祖国的伟大建筑工程,如荆江分洪工程,淮河和黄河的工程,重要的铁路工程等等。
小兴安岭开采者中的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们,受到林区人们的普遍称颂。坚苦朴素的共产党员张子良初来林区时,夹着一个小行李卷,穿着一件旧军大衣,和工人们一块吃高粱米,一块钻研苏联的经验,创造了很多新纪录,终于克服困难,完成了国家的采伐任务。工人们爱护他,给他送鸡蛋,送辣椒,他都不肯受。后来实在没办法了,才留几个红辣椒。另一共产党员刘金贵,创造了降低伐根的经验。这个经验的推广应用,给国家节约了无可计量的木材。人们曾选他到北京出席了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王静波去年一年就有十五种发明创造。今年七月机器大修理时,他提议不停车,先修理好一台破锅炉,使另外两个锅炉轮流检修。这使七月份多出了五千米木材,值三十六亿元;并使其他机器也按时修好了。
在伊春林区的翠峦间,有一个青年采伐队。五十个青年采伐工人中有十五个青年团员。他们把一闸水流送木材一公里提高到流送四公里;他们接受了苏联的先进经验,在一年中提高工作效率百分之三十五,没有发生一次事故。小兴安岭的青年团员董德荣小队,原计划两个月采伐木材一千米,结果半个月就完成了。而且一件工具也没损坏,一年内无一伤亡。
在制材厂,工人们的劳动特别紧张。他们的眼睛和手、脑,一分钟不停地运动着。稍有疏忽,巨大的树木就可能把身体碰坏,飞快的火锯就可能把手砍断。经过紧张复杂的劳动,他们使树木变成各种有用的木材。火车即从这里满载地愉快地驶向各地。一个二十多年的老工人告诉我,他们响应增产节约的号召,决定从今年六月底到年底要节约一万五千九百吨粮食。他说:“我们要超额完成任务,还要多出一等木材。”
在伊春的西面,停留着一大批正在检修的拖拉机。这是一九五零年秋天来的。初来时,由于驾驶人员技术不熟练,拉得不多,曾引起一部分职工怀疑。但是拖拉机手们一点没有泄气。他们住在低矮的小木板房里,受着雨淋,吃着高粱米,没有蔬菜。白天劳动一天,夜里睡觉还要受臭虫、跳蚤和蚊子的扰害,不能好好休息。有的被拖拉机喷出的黄烟熏得晕倒,又用冷水喷醒过来,继续工作。有时一天一夜连眼也不合,饭也不吃。这样苦心钻研的结果,他们从原来的几米拉到几十米,一直拉到一百六十米,终于使人们信服了拖拉机的好处。一九五一年,伊春林区的全部木材,靠拖拉机运了百分之五十。从铁?驶进小兴安岭的列车上,沿线数百里的林木令人兴奋,但也令人难过。许多小树丛里,都有不少烧焦了的粗大的树干。这是日本鬼子统治时期林区不断发生大火灾的结果。那时期,火灾只有等大雨来浇灭。防火是人们不知道的事情。解放后情况逐渐改变了。今年三月,中共中央的防火指示传到了小兴安岭。伊春的共产党员和广大群众周密地布置了护林防火的工作。九月初是封山的开始。从这时起,所有通向森林的道路都被拿红缨枪的妇女守卫起来。现在只伊春就有近千人的防火中队。这里曾举行广大群众性的防火护林游行,每个人都为此签了名。“防火人人有责”成了群众的口号。他们实行专责制,由组和组,班和班划分防火地区。在天气干燥的春天和初冬,他们日夜不停地守护着自己的森林。鄂伦春族和其他族的狩猎者们,在日本统治时代,时常放火烧山,使烧过的地方长出鲜草,吸引野鹿等兽类来吃草。现在,他们都变成了火灾的积极防范者。这是因为党和人民政府帮助他们改善了生活,提高了他们的政治觉悟。
小兴安岭的开采者,也是小兴安岭的播种者。他们不仅在努力采伐,而且也在努力植树。他们清理了采伐过的林场,又种上新的红松。种籽被松鼠挖得很多,以后又采取了移植的办法。仅五道库、西营、双子河四个抚育站,今年就移苗十二万株,成活率达百分之八十到九十六。下雨时幼苗容易栽活,他们就冒雨移植。此外,所有伐过的林场,都要留下十五棵到二十棵母树,让其繁殖幼苗。他们计划在五年内作到采伐多少种植多少。他们要使小兴安岭万年长青,永远繁荣。这口号并不是幻想。在采伐过的许多林场上,我看到新的红松幼树茁壮地长在花草之间。未来的小兴安岭,将更加繁茂,更加美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