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山洪暴发那天——记话务员兼雨量观测员王亚民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0-11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抗灾救灾英雄谱

  山洪暴发那天
——记话务员兼雨量观测员王亚民的事迹
本报记者 张书政
乌云像涨潮的海涛,黑压压地卷过来,吞没了燕山深处的群峰,也笼罩在北京密云县番字牌乡人们的心头。29岁的女青年王亚民,透过乡政府话务室窗户看到天色,脸上显出不安的神情。她是乡政府话务员,还是北京市水文总站委托的雨量观测员。6月8日,该乡降雨达114毫米。6月10日,天又阴得如临黑夜,小王意识到要“上汛”了。
9点多钟,天地之间扯起绵绵密密的雨幕,话务室房檐上的水文雨桶里雨珠乱蹦。不一会儿,咆哮着的白马关河冲开了乡政府驻地的护村堤坝。乡长赵宗武从堤坝上撤下来,带着一身泥水和万般焦虑,急步跨入话务室,让小王接通全乡所有村庄的电话。
一道道闪电划破漆黑的天宇。小王接转电话时,耳朵和手多次被电击,乡长赵宗武的手也被电击得酸痛麻木。可是,他手执话机坚持向各村呼叫着:“‘包村’的干部们要火速组织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去!”“村里抢险队员要全部就位,对不愿转移的老、弱、病、残,就是背着、抬着,也要转到安全地点去!”
突然,“轰”的一声巨响,话务室隔壁会议室的山墙和半个屋顶倒塌了!置身于残房危屋中的王亚民,心里“突突”直跳,她的处境很危险。她对自己说,各级领导要通过电话指挥抗洪救灾,国家需要准确的水文情报,我一定要坚守岗位!
乡政府机关干部往南山坡上的中学里转移了。广播员小郭等人跑进话务室喊道:“亚民!快走吧,不能在这里了!”小王坚定地回答:“你们先走吧!我不能走!我得赶紧报雨量!”她用了半个多小时才要通县“防汛办”,竭尽全力地对着话机呼喊,报告着13点50分到17点的雨量。
指挥乡机关干部转移的乡长赵宗武匆匆跑进话务室:“小王!立即接县政府办公室!”
县以至市里有关部门都知道了番字牌灾情严重。各级领导紧急部署运往该乡的救灾物资。将近晚8时,该乡与县城间的电话线路被洪汛破坏了。小王喊哑了嗓子,又通过冯家峪乡总机与县里联系。后来,这条线路也中断了。但她仍未转移,因为乡政府还与四村一厂保持着电话联络。
话务室后墙的洪水上涨着,附近水泥杆上的变压器遭雷击起火了,这座残房危屋随时可能倒塌,室内的供电交换机和环路载波机也有遭遇雷击的危险。乡长赵宗武说:“小王,我们也转移吧!陈市长要求番字牌确保洪汛不死人!”王亚民点点头,她急速地做转移的准备。首先,她跑到外屋,迅速取下雨量计上的“1991年6月10日雨量迹线图”。这张自动记录图纸是宝贵的水文资料啊!然后,她捧起玻璃量杯等人工量雨器具,以便转移后继续监测雨量。她是最后一个撤离乡政府办公室的机关工作人员。
最近,王亚民被评为密云县抗洪救灾先进个人,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附图片)
  图为王亚民正在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