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作用——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0-11
第5版(理论)
专栏:

  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作用
——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
  阮知伟
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总结了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近20年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经验,并针对现代社会生产力构成的深刻变化,以马克思主义者的伟大气魄和理论勇气,第一次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提醒全党、全国人民高度重视这一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以来,科学技术日益显示出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和变革作用。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对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科学技术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给予了极大关注和高度评价。马克思最先揭示了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伟大变革作用。他指出:“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第219—220页)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悼词草稿》中指出:“他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72页)后来,列宁、毛泽东同志也都论述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问题。
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1977年他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邓小平文选》(1975—1982)第37页)在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他指出:“生产力的基本因素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历史上的生产资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同样,历史上的劳动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力。”“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同上,第85页、84页)1988年,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鲜明的科学论断揭示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的重要地位,揭示了科学技术对当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位变革作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学说。
邓小平同志不仅在理论上进行了阐明,而且在实践上竭力倡导发展和应用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1986年3月,他亲自倡导制订了我国第一个“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鼓励科技界积极参与世界高科技竞争,在世界高科技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今年4月,邓小平同志又作了“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题词,为我国高科技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不仅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上得到充分论证,而且从近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实践中得到充分的证实。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技术等为代表的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促进了新产业革命的到来,导致了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揭开了人类社会又一新篇章,即加速了生产过程从主要依靠体力劳动向主要依靠脑力劳动的转变,智力密集型生产正逐渐成为创造财富的主要形式。今天,由于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使得当代世界的经济发展与竞争,日益演变为科学技术的激烈竞争,从而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已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的战略方针。当今,谁先掌握高科技,谁就能在国际上称雄;谁在高科技领域落后,谁就要被动挨打,任人欺凌。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已成为充分发挥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作用的主要标志。
 二、充分发挥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的伟大作用,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打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桎梏,使发展科学技术成为造福于人类的崇高事业,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力量源泉。科学技术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与亿万人民的实践、特别是科技工作者的首创精神相结合,与现代化建设事业相结合,可以产生创造人间奇迹的伟大力量。
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党中央十分重视发挥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建国初期,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培养和造就了大批科技人才,引导和推动一系列新兴科学和技术迅速发展。到六七十年代,我国科学技术事业蓬勃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我国科技战线认真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在面向经济主战场、发展高技术及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基础性研究这三个方面奋力拚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为顺利实现第一步战略目标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历史的经验证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开拓了光辉前景。只有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才能加速科技发展,也只有在现代科技基础上,才能建设社会主义。
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战略意义,在于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加速生产力发展的根本途径。这就是把经济建设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正如江泽民同志在中国科协四大的讲话中所指出的: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工作重点转移的进一步深化,是把这个转移推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同样具有战略意义。如果说,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保证了第一步战略目标的实现,那么,我们把经济建设进一步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必将保证第二步战略目标的胜利实现,同时将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科学技术进步是富国之源。三位一体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三大支柱。
为此,当前需要解决一些认识问题和实际问题。(一)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大国来说,已不允许采用过度消耗资源、能源、材料等外延型扩大再生产的方式来完成工业化的过程,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调整产业结构,通过解放科技生产力去搞好大中型国营企业,提高速度、质量、效益。(二)我国的经济发展必须在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环境之中求生存、求发展。在开放的环境中,抱残守旧,只能长期落后。开放的环境不允许我们在科学技术上踏步不前,迫使我们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去发展整个国民经济。(三)改革的深化,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企业追求技术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当前,要搞好大中型国营企业必须首先解放科技生产力。只有走上技术创新之路,企业的发展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四)目前,我国已拥有一定的科技实力,具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巨大潜力。我们必须下大决心,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迎头赶上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潮流。
  三、在改革开放中,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落到实处
为了加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真正落到实处。
(一)在目前全国许多地方和部门实施“科技兴省”、“科技兴市”、“科技兴农”等战略的基础上,在全党全国人民中确立依靠科技进步的战略思想,以唤起全党和全国人民重视、支持、参与发展科学技术的伟大实践,使各项事业纳入以科学技术进步为主导的轨道,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依靠、面向”的方针,明确经济建设必须依靠、支持科学技术工作,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引导经济建设,促进科技、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三)根据“八五”和十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制定和实施科技发展的“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并尽快制定和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领。同时,抓紧制定和实施“科技进步法”,把科技发展纳入法律保护的轨道。进一步重视和加强软科学研究,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四)加强国家对科技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在做好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注重解决人口、环境、资源等重要问题,继续加强基础性研究等纵深部署的同时,对科研力量及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重组,集中力量抓一些重大科技项目,像当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聂荣臻等抓“二弹一星”那样,在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的重点领域和前沿阵地,抓几件大事,力争获得具有重大经济社会价值和世界先进水平的突破,壮大国力,提高国威。
(五)要通过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建立起与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体制和新机制。同时,基于国际科技迅速发展和日趋一体化的潮流,我们必须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广泛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六)目前,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研究发展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2%以上,而我国仅占0.7%左右。这就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把对科学技术的投入作为非生产性投入的观念和做法,下决心增加国家对科技的拨款,并以高于国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速度的增长,鼓励企业的投入,加大银行贷款额度,为科技研究与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七)科技人员是科学技术的载体,是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开拓者,他们是工人阶级中有知识有活力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我们必须贯彻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采取果断措施,解决科技人员待遇偏低,工作条件较差的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在全社会进一步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培养和造就宏大的科技队伍。
下个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能否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把我国的国民经济搞上去,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也关系到社会主义能否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全党同志、全国人民应该从这样的战略高度,深刻理解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的伟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