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通心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0-11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星光

  通心曲
  章庭杰
湘赣边。高桥乡白陆村大岭背组。
大岭巨蟒般蜿蜒数里,把个冷冰冰的背脊对向了这条山冲,大岭背组便隔绝在咫尺天涯的另一个世界里。
冲里的耄耋老人,隔山能听到岭外公路上飘逸过来的拖拉机、汽车的鸣声中,糅进从远古哞哞过来的牛叫,老在思谋着,这铁牛铁马,怎么会不是蹶着四个蹄子撒欢?莫不是让儿孙们给糊弄了?
能从大岭背翻过山去,只是大岭对年轻人的恩准。
如果说,大岭给了年轻人更多的青睐,那就错了。它刻薄地将止于肩挑手提的戒律,烙在了他们闪着油光的弯弯脊梁上。它划地为牢,下8里,上3里,是它将一代一代年轻人与山外沟通的梦封闭在山沟里的王国。近年也有从山外的文明世界娶来“凤凰”和“飞鸽”的,却也“飞”不过山梁,只好“寄居”在山外别人家,俊俏“媳妇”偏偏别想见婆婆。
岁月漂洗得大岭冷冰冰的背脊幽幽发蓝,染得树木发青,山塘发绿,山歌也氤氲出一股青碧之气:
黄牛角,水牛角,
如今又是各管各。
你作田,我作田,
还分什么党团员?
山民罗应南听着齿冷,他在党。想,组上8个党员,其中6个与我一样,“千里莺啼绿映红”——是从部队上复员回来的。我出来带这个头吧。于是他被选上了村民组长兼党小组长。党员会上,他和大家一起学习。党小组首先实现的是“为人民服务,完全彻底——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群体的沟通。党小组的宏图就是沿着这三者延伸,进而实现与山外的沟通。出人意外,他们的方案获得了全组群众的一致通过,上级的高度重视,邻村的协力支持。没有阻力,没有对立面,平淡无奇,瓜熟蒂落。
也许是苦于望山跑死马,出冲要么得攀山越岭,要么得舍近求远?也许是苦于长年“望天干”,三递打水机也难从冲尾打水过来,不堪一次就是一两千元的负荷?或许是党员干部带头,实现了党群之间、干群之间曾经有过的那种水乳交融的沟通?或许是现实沟通了过去,人们看到了回归的湘赣边共产党、毛委员举旗暴动时的传统?也许是现实沟通着未来,沟通着山里人向着外界洞开的憧憬?
总之,山沟里不乏柴火,火塘毕毕剥剥烧旺了山民们的热情。热火朝天,人欢马叫,大岭背沸腾了。兼有路便水益的工程上马了。他们要凿穿大岭84米,砌成隧洞100米,全组劳力人均投工100多个,需要用水泥47吨。全组上下一致,同心同德,齐向路便水益掘进。猎奇之心尚存,笔者仍问他们遇到什么阻力没有。答:唯一就是春上雨水太多,山体裂缝,塌方严重,堵塞了两侧的洞口。要不,早就挖通了呢。又唱:
大岭长,大岭高,
凿洞钻透大岭腰。
党员带头我敢上,
开出通天路一条!
唱去了大山的几缕清冷,唱来了土石的一片红火!
哦,莫不还唱出了通心曲——那最是重要的沟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