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实行温汤浸种的几项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2-09-23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实行温汤浸种的几项经验
编辑同志:今年春天,我在山西忻县专区推广浸种工作,摸索了以下一些经验,我觉得可供各地参考。
一、受黑疸病传染的小麦、莜麦和某些大秋作物,在摄氏五十四度的温汤里浸治五分钟,就能把病菌杀死。今年山西各地买了大批温度计,掌握温度是没有问题了。可是因为没有表,只能用香来掌握时间。起初,各地用的黄香,粗、细、松、紧不一,燃烧的快慢也就不同;因此,计算时间很难准确。后来在宁武县三岔村统一规定一种黄香,确定了五分钟香燃的长度,掌握浸种时间就比较准确了。
二、最初我们用浅盆子浸种,五分钟就得添四次开水,以保持温汤的一定温度。后来用一种口小腰深的瓮,五分钟只添一次水就行了。把浸种的盆子和添水的瓢,在浸种前用开水洗一下,亦可保持温度。下种的耧和装籽的布袋也必须消毒,以免使消毒后的种籽再被病菌传染。
三、在院里或街上浸种,因为有风,盆中的水的温度就会不均匀(中间热,靠盆边的水冷);同时香也燃得比较快;时间和温度都难掌握,因此,有风的天气,浸种必须在家里,而且最好把浸种的盆子放在开水锅附近。这样添开水既方便,又能避免水温降低得太快。在补充开水的时候,最好将水倒在笊篱上再洒到温汤内,边倒边用棍搅,使得温度均匀。否则,把开水一下子倒在温汤里,很容易把种子烫坏。
四、温汤必须比种籽多两倍。有些人怕麻烦,不愿多烧热水,用一斗水浸一斗种,盆子又小,温汤就不能保持一定的温度,而且不便搅拌,降低了杀菌作用。应该用大一些的盆子,使温汤占四分之二,种子占四分之一,留下四分之一的地方作补充开水之用。
五、浸种以后,必须把浸过的种子晾干。否则,堆在一起会把种子热坏,苗就不会出全;如果因下雨不能播种,还会有出芽的危险。
连先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