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以开放促开发 用开发促开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2-27
第5版(理论)
专栏:县委书记县长工作研究征文

  以开放促开发 用开发促开放
中共福建省漳浦县委书记 王良才
漳浦县地处闽南沿海,面对台湾,临近港澳,山多海阔,资源丰富,素有“金漳浦”之称。漳浦又是侨乡,1985年被国务院列为沿海开放县之一,是对外尤其是对台湾地区的重要窗口。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变成商品优势呢?县委、县政府牢牢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根据本地实际,确定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开发性生产为重点,以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攻方向”的建设方针。我们认为,实行对外开放,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振兴经济的必由之路。开发性生产是我县的优势所在。实践表明,把对外开放与农业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走一条以开放促进开发,以开发推动开放的路子是正确的。近3年来,我县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工农业总产值增长62.6%,财政收入增长2.3倍,水产、水果生产在原有基础上又有新突破,其中对虾养殖成为长江以南最大的养虾基地县。同时,对外开放、吸引外资迈开了大步,外资企业从1987年的4家发展到39家。1991年三资企业产值可达2亿元。目前,我县三资企业的工业产值已占全县工业产值的37.3%,成为经济的一大支柱。
我们是如何做到开发、开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呢?
一、按开放的要求规划山海资源的开发,建立创汇农业基地。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工业基础薄弱。由于受传统观念和“左”的思想束缚,长期搞单一经营,农业的路子越走越窄。为了治穷致富、振兴经济,我们提出了按贸工农格局规划开发的蓝图,向山海发展,不与粮食生产争土地。山上种林果竹,是开“绿色银行”,海边养鱼、虾、贝,是建“蓝色牧场”,效益很可观。于是,我们把荒山和浅海滩涂作为开发重点,根据市场需要,逐步建立起富有地方特色的对虾、贝类、荔枝、龙眼、芦柑、芦笋、蘑菇、柠檬桉、畜牧业等10大创汇农业基地,加快了从封闭型经济体制向开放型体制的过渡。经过了几年的努力,我县已初步形成20种商品35个万亩连片的生产基地,规模大,开发质量高,品质优良,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竞争力,而且多数与加工业配套,每年可向国家提供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出口货源2亿元以上,有力地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为农业生产注入了新的生机。
二、在开放的过程中加快开发的步伐,推动开发性生产向深层次发展。我县创汇农业虽然有一定的规模,但资金短缺,技术加工落后,有些品种老化,出口渠道不畅,成了严重的制约因素。我们抓住台资大批转移的有利时机,制定产业优惠政策,积极开展对台对外经贸合作,大胆引进海外的先进技术、优良品种和闲置资金,对创汇农业进行技术改造。近年来,我县从海外引进先进技术10项,包括动植物优良品种25种,引进台资办起水产养殖、育苗、冷冻加工、饲料生产等企业,还引进台资从事果园的管理、山地的开发,以及晚香玉、红萝卜、小胡瓜等的种植,使开发性生产打开了新局面。其中,斑节对虾生长快,个体大,价格高,销路好,其育苗技术被列为国家星火项目。1990年4家台资企业育出斑节对虾苗7000多万尾,在全县推广养殖4181亩,获得丰产丰收。今年全县斑节对虾育苗点增加到14个,育出斑节对虾苗1亿多尾,放养1.72万亩,成为国内最大的斑节对虾育苗、养殖基地。
三、用开发的成果增强开放的吸引力,进一步促进对外开放。以“两水”(水产、水果)为龙头的开发性生产,使我县经济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扩大开放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台商、外商对我县水产、水果生产很感兴趣,纷纷前来考察,表达了投资的意向。一位台商看到漳浦发展对虾饲料工业大有可为,投资建成饲料厂,1990年4月投产以来,产销形势很好。由于开发性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显示了巨大的潜力,因而成为台商、外资投资的热点。全县现有从事开发性生产的外资企业10多家,占总数的1/3,并以老带新,以台引台,带动了其他项目的投资。有位台商今年在我县投资,进行180亩柑桔园的生产承包和1000亩山地开发,进展顺利,使他信心大增。目前,我县外向型经济势头良好,前景喜人。过去是小项目投石问路,现在洽谈大中型项目的逐渐增多;过去是租用旧房办企业,有临时观点,现在成片开发土地,自建现代化厂房,立足长期经营。我县现已形成初具规模的雨伞、水产、服装、建材四大行业,就业劳力达6000多人。
改革开放是保证经济起飞的两个翅膀。今后,我们将进一步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充分发挥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进行农业综合开发,逐步走向专业化、商品化开发轨道,把我县的开发与开放更快更好地推向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