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中国乒乓年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2-28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体育

  中国乒乓年话
本报记者 汪大昭
中国乒乓球队今春参加第4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后,好长一段时间没有什么大举动。直到深秋,包括马文革、邓亚萍等全部主力选手组成的强大阵容西行欧洲,先后参加了在巴塞罗那举行的世界杯团体赛和匈牙利、瑞典、芬兰等公开赛。结果,中国男女队双获世界杯团体赛冠军,女队更包揽了访欧每战的全部金牌。实战检阅了队伍,也引发人们以新的兴趣琢磨原有的疑问。
翻身质疑
乒乓球界提出打翻身仗,已经不是头一回了。其实,30年来,中国始终是世界乒坛屈指可数的强队之一,虽说受过不少颠簸,但比赛名次的进退不见得就是实力档次的改变。1989年至今,中国男队在世界锦标赛和世界杯赛中只取得了一个半单项冠军。于是,又出现了打翻身仗的舆论。
巴塞罗那的世界杯团体赛,中国男队一路击败捷克斯洛伐克、朝鲜和南朝鲜队,决赛中3∶0战胜瑞典队。外国行家认为,真正能跟瑞典队较量的还是中国队。假如只从夺取团体冠军的狭义上讲翻身,世界杯赛后没几天,中国队就在瑞典公开赛上被东道主回敬了个3∶0。中国队领队姚振绪坦率地说,我们现在没有对付各种对手普遍有效的绝招,没有一批达到马文革那样实力的选手,也没有领先的技术风格和超群的整体实力,怎么能说翻身呢?
并非低谷
应当承认,中国乒乓球队的确锋芒不似以往,我们自己说是“滑坡”,对手说我们是“衰退”,但这是否意味着国球跌入低谷?世界杯团体赛夺魁,本身已经作出了回答。中国男队最需要的士气得到加强,队员们自己也不相信“瑞典队不可战胜”的神话了。
不妨对比一下日本队。这支队伍曾在世界乒坛风云一时,虽是弧圈球的开山鼻祖,但人才和打法严重老化,世界杯团体赛上,没有人注意到日本男队输到第几去了。这大概算是落至谷底了,连身为国际乒联主席的荻村都看不下去。中国不是日本,马文革的正手快拉,王涛的反手拨击,在世界乒乓百花园中仍是有特色的技术。中国选手某些局部环节上优势依存,起用横板削球手王浩打赢世界杯团体赛,更说明要战胜清一色横板弧圈球打法的欧洲人,必须坚持多样化打法。这原本是中国队的一大特色。
警钟长鸣
80年代后期,中国乒乓球队开始被欧亚两路劲旅东西夹击,威胁与压力俱增,挑战和回击已不只限于老对头之间。
姚振绪认为,正值巅峰的队伍进步不明显。瑞典队台柱子还是瓦尔德内尔。南朝鲜队金泽洙保持着上升势头,而有退役打算的刘南奎没有在巴塞罗那露面。朝鲜队金成熙前三板也不如过去凶狠,女队一号位置已由俞顺福取代李粉姬。中国队尤其要警觉的是欧洲青少年选手和女队的大步赶超。英格兰、荷兰、比利时男队都已不能还用“二流水平”的老眼光相看,瑞典、法国等队十七八岁的小将技术已趋成熟,开始在实战中见世面。不仅马文革曾输给过无名后生,男子双打在访欧中一次未能夺魁,显然还是弱项。欧洲女队效法男子横板弧圈球打法,力量和旋转都在亚洲选手之上,使邓亚萍、乔红、刘伟等全有过败绩。
新人崛起,不光中国队面临危机,包括瑞典在内的欧亚强队同样要迎接挑战。世界乒坛格局的演变已不容一方一家高枕无忧地主宰。中国乒乓球必须从训练上大胆创新,才能适应新的竞争形势和技术潮流,在波峰浪谷中把握自己,稳舵而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