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深山“鱼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0-25
第2版(经济)
专栏:

  深山“鱼市”
本报记者 丁宏新
你见过这样的鱼市吗?没有摊位,不设货架,卖鱼人在一条曲曲弯弯的山涧里,随意找个旮旯,小石头一围,大小鱼儿往里一倒,就是个现成的卖鱼池。涧水穿“池”而过,鱼儿欢蹦乱跳……
贵州省都匀市王司乡,就有这样一个鱼市。
聚居在这大山深处的苗、水、布依族兄弟过去不养鱼,更谈不上做生意。近年来政府大力号召科技兴农、发展商品经济,有些农民在科技人员帮助下,开始在稻田里养鱼。由于成本低,收获丰,养鱼人越来越多。鱼一多,自家吃不完,农民便拎出来卖,于是就形成了“市”。
记者不久前到贵州采访,路过此处。老远就看到公路上一个个背着、挑着鱼篓的姑娘、汉子,兴致勃勃来赶鱼市。鱼市紧靠公路,在5米宽的山涧里,拉了有100多米长。站在路边,向涧内望去,只见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卖鱼的,买鱼的,一律赤脚踏在清洌的溪水中,挑鱼,付钱,要价,还价,热闹非凡。
一位小伙提着一篓鱼从涧底走上公路,我问他:“这鱼多少钱1公斤?”答曰:“2元8。”仔细瞧那鱼篓,十几条一般齐的鲤鱼,条条近1公斤,真便宜!“家里办酒席?”我又问。年轻人笑而不答,走去将鱼篓放在一辆摩托车的后座上,一溜烟跑开了。旁边一位老人告诉我,这是从都匀市来的个体商贩,每天早上从这里收了鲜鱼,运去供应城里的饭店。老人用手一指公路上一字排开的5辆摩托车说:“这些都是。”
僻远山寨的农民,来得晚一些。据说,他们走一段山路,就将鱼篓放在溪水里泡一会儿,鱼儿缓缓动,人也歇歇脚。这样走上十几公里山路,鱼儿还像刚出水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