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美国式民主”的另一面——推荐《再说美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0-25
第5版(理论)
专栏:

  “美国式民主”的另一面
——推荐《再说美国》
江流
改革开放和中美建交以来,如何正确认识美国社会,深入了解美国自我宣扬的“美国式民主”的实质,成为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北京出版社近日向读者奉献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张海涛同志的新著《再说美国——关于民主、自由、人权的书信》(1991年7月出版,34万字),适应了社会的需求。该书出版社介绍说:“较之对此类问题一鳞半爪的观感或道听途说后的猜想,这部作品的内容要扎实、确凿的多。”的确,这本书很值得一读。它能帮助我们了解有关美国民主、自由、人权方面许多重要的深层次问题。
这部书是作者1987年出版的《我说美国》(北京出版社,22万字)一书的续篇。全书由18封长信组成。它们既能独立成篇,又具有有机的联系,浑然一体。全书内容包括:谈1988年美国总统大选,包括候选人提名、竞选的全过程,民主党和共和党的阶级属性以及它们的分歧所在;论述美国内战至里根执政的124年的政治史,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能和实质;论述联邦军队、国民警卫队和警察的性质和任务;揭露美国中央情报局几十年来反共反人民的罪恶事实;对美国的法制社会进行了剖析。
由于作者1972年至1977年任新华社驻联合国分社社长,在美6年,1988年又赴美作学术访问1年,1983年以来开始潜心研究美国当代史,这就为作者提供了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机结合的条件,使他能够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为指导,对美国的社会制度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在指出其阶级实质的基础上,对其中含有的合理成分也进行了说明,并给以适当的肯定。书中讲述的事实许多是作者亲身经历或亲眼目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近年,对“美国式民主”的宣扬风靡世界。在我国,一些人不了解美国的真实情况,把美国理想化,甚至神化。《再说美国》一书可以把那些想入非非的人们拉回到现实中来。
国家,从来都是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镇压被压迫阶级、维护自己统治的工具。这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辞典中已经讲得明明白白。资产阶级的宣传中竭力掩盖资本主义国家对广大劳动人民实行专政和镇压的实质,而拚命宣扬它的“民主”。毋庸置疑,“民主”听起来要比“专政”、“镇压”顺耳得多。然而,“民主”又是什么呢?实际上,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形式、国家制度,它的性质是由这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来决定的。世上从来不存在抽象的民主,也不会有什么“纯粹的民主”,更不会有适用于一切社会、一切国家的所谓“一般民主”。这样的民主,只存在于善良人们的美好幻想中,或存在于资产阶级的欺骗宣传中。“美国式民主”是否真的与“专政”和“镇压”截然对立?是否真如自我标榜的那样“纯粹”呢?是否真如一些人向往的那样“一般”?《再说美国》一书中提供的事实对此作了很好的回答。
1988年美国总统选举时,作者正在美国,进行了一些实地考察。在书中,他揭示了每位候选人的政治、经济背景。原来,参加这场选举最后角逐的共和党和民主党正、副总统候选人无一不是百万或亿万富翁,拥有石油、天然气、房地产、报业等巨额财产,都属于资产阶级,其中多数甚至是大资产阶级。由此,作者点破了“美国式民主”的一个真谛:“在美国,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分离的……被选举权只属于资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的专利品,法律文字上无此规定,但他们实际上是这么做的,历来如此,并非自1988年始。”
美国实行的是“两党制”和所谓“多元化政治”,并且实现了“普选制”,似乎真的很“民主”。但是,作者通过对它们的深入剖析,揭示出这种“两党制”、“普选制”的真正目的是在于给老百姓布设迷魂阵。普通百姓以为他们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投票,在行使民主权利。然而选过来、选过去,由于最终确定的候选人都是资本家或资本家的代理人,因此,选上台的依然是资本家或他们的代理人。在美国这样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内,正如恩格斯所说,“财富是间接地但也是更可靠地运用它的权力的。”
人权是民主的一个重要内容。美国是最先在宪法中承认了人权的国家,然而,美国宪法中所承认的人权毕竟没有超出资产阶级的局限,不过是资产阶级享有的人权而已。它从一开始就具有无可避免的先天不足,并且打着“种族特权”的美国印记。美国黑奴制不是直到19世纪60年代内战后才失去存在的法律依据么?黑人的各种法律上的权利不是直到当代才由于黑人自己经过前仆后继的斗争和反抗而开始获得么?时至今日,歧视有色人种的情况甚至暴行,在美国仍屡见不鲜,这是任何人都有目共睹的。《再说美国》书中所提供的60年代美国政府和军队残酷镇压黑人反对种族歧视、争取平等权利的抗暴斗争的内幕,更鲜明生动地向人们展示了美国政府的人权记录。这还远远不是这部记录的全部,书中所列举的其他有关事例更多地揭露了美国人权的资产阶级性质。
1989年2月,作者在美国得克萨斯州首府奥斯汀亲眼目睹一家电视台在晚间新闻中广播联邦调查局发布的一则通缉令,通缉一名“鼓吹”用暴力推翻美国政府的女共产党员。曾经要求毛泽东主席于1963年发表支持美国黑人反对种族歧视斗争声明的美国黑人领袖罗伯特·威廉先生,经长期流亡后,在1972年一踏上美国这块“自由之土”,便因此事被通缉、被逮捕。这样的例子并非绝无仅有,更不必说麦卡锡主义肆虐时期进步人士遭受的迫害和长期以来美国政府对罢工工人的镇压了。当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美国宪法中所承认的人权究竟在哪里呢?实际上,这正是美国所标榜的“美国式民主”实质的真实写照和缩影。
民主在美国国内政治生活中的含义如此,在美国的对外事务中,它的政治含义又是什么呢?
80年代,美国曾推行过“民主外交”。正是在“民主外交”的旗号下,美国于1983年10月出兵占领了东加勒比海的岛国格林纳达。这一赤裸裸的霸权主义行径遭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谴责,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要求外国军队立即撤出格林纳达,尊重该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这种地地道道的侵略本来是对所谓“民主外交”的极大讽刺,却被“民主外交”的倡导者们说成是“从共产党人手里解放了格林纳达,帮助这个岛国恢复了民主”。看来,美国“民主外交”的主要内容便是反共。
美国还推行所谓“人权外交”。在“人权外交”的旗号下,美国国会的某些先生为东欧人的权利大声疾呼,谴责中国政府“侵犯人权”,甚至连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也成了指责对象。人们不难看出,美国某些政界人士祭起“人权”的大旗,要打的主要目标仍然是共产主义。反共是其始终不渝的目标。
美国某些政界人士在指责别国的时候,总是忘记自己国内存在的人权问题,忘记“美国式民主”历史中那些不光彩的篇章。这样人们就难免不问:有着如此“人权”和“民主”记录的美国,究竟有什么资格对别国的事务指手划脚?
海湾战争后,世界各国都在谈论“建立国际新秩序”问题。美国政界的一些人士似乎被战争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意欲挟战胜者之余威,建立一种以美国为主宰,以美国的民主、自由、人权甚至主权观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然而,只要窥知美国民主、自由和人权的实质,看一看“美国式民主”的具体内容,翻翻美国政府的人权记录,人们就不难想象出美国式“国际新秩序”是个什么样子。
《再说美国》一书以翔实的史料和生动的实例为我们展示了被人忽视的“美国式民主”的另一面,使人民能够对“美国式民主”的实质有较深刻的理解,是一部了解和理解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历史和现状的不可多得的好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