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巴中友谊连人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0-26
第6版(国际)
专栏:巴基斯坦通讯

  巴中友谊连人心
本报记者 任毓骏
北京电台的听众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北京电台)从1966年8月开始播送乌尔都语节目至今已有25年。许多巴基斯坦朋友称北京电台的广播是“友谊的纽带”、“空中的桥梁”。
如今,巴基斯坦全国共有150多个北京电台的听众俱乐部,旁遮普省8个专区、29个县都有听众俱乐部。这些听众俱乐部定期举行讲座,出版期刊、交流心得体会。一位听众俱乐部主任热情地说:“巴基斯坦有多少人讲乌尔都语,北京电台的听众就有多少。”
北京电台每月要收到2000多封听众来信。每封来信都对北京电台寄予深切的期望。
今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其他单位在全世界听众中举办国际旅游有奖问答。在收到的6万余份答卷中,约有1万份来自巴基斯坦。结果,巴基斯坦听众获得一个特等奖、33个一等奖、66个二等奖和99个三等奖。无论答卷份数还是得奖人数,都位居榜首。
巴基斯坦的北京电台听众俱乐部一些成员每年还自费组织前往中国的旅游。最近去的一批50多人,他们参观中国后都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和情谊。
从今年8月开始,许多听众俱乐部都在庆祝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乌尔都语开播25周年。10月份,北京电台还组团来巴基斯坦访问,和自己的听众共同举行庆祝活动。北京电台的广播将把两国人民的心联系得更紧。
语言学院的学生
巴基斯坦国家现代语言学院坐落在首都伊斯兰堡西南方,成立于1970年,现有13个系,中文系是成立最早也是最大的系之一。
阿克塔尔院长骄傲地说:“学院的中文系是巴中友谊之花结出的硕果,20年来这个系已培养出626名合格的毕业生,他们有的已成为政府部门的骨干人才,日夜为巴中友谊而辛勤工作。”学院对中国人特别信任,他们聘请中国教师出任中文系主任,系主任对巴基斯坦的教职工的升迁和毕业生的鉴定有最后决定权。现任系主任是来自北京大学的陈松岑教授。她多次对记者说,中国语言文字对外国人来说是真够难学的。但这里的学生都很刻苦努力,有的仅用一年时间就能听能讲。
这里的学生一见到中国人都乐意用中文对话。一位英俊的小伙子说:“我学中文就是为了到中国去。中国对我的吸引力太大了。”两位年轻姑娘认真地向记者咨询,经由陆上丝绸之路前往中国旅游大约需要多少花费,哪些景观是必游之处。她们计划明年暑假结伴而行。她们说:“我们向往中国,这也是我们提高语言水平的最好机会。”
贾姆肖罗电厂的工人
坐落在海德拉巴市附近的贾姆肖罗电厂是巴基斯坦最大的火力电站之一,共有4台20万千瓦以上的发电机组,其中3台是由中国公司承建的。中方不仅负责这座大型电站的勘探、设计和土建工程,还提供全套设备和进行安装调试,并为巴方培训技术人员,负责并网发电后为期一年的运行维护。
在长期的合作中,中巴两国工程技术人员、工人结下了深情厚谊,特别是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同巴基斯坦工人打成一片,一起动手干活,使巴基斯坦工人十分感动。许多巴方老工人说,只有真正社会主义国家才有这样的事。一位老工人说:“我给许多外国老板干过活,工头经常打骂工人,而中国管理人员却和工人交朋友。”
在许多关键岗位,中国技术人员和工人都手把手教巴方人员工作,毫无保留地把技术传授给巴方人员。巴方技术员和工人都认为中国朋友提供的是真诚援助。
当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完成任务准备回国时,电厂工人和他们难舍难离,举办了多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招待会为他们送行,有的还把他们请到自己家里做客。
许多巴基斯坦工人情深意切地说:“我们向往中国,中国人是我们最真诚的朋友。”
         (本报伊斯兰堡10月24日电)
(附图片)
巴基斯坦新月纺织厂是50年代的老厂,经扩建现有织布机800余台,纱锭6万多只。图为细纱车间的工人在操作。
新华社记者 汤孟宗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