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给人以喜悦的会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0-26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给人以喜悦的会谈
本报记者 周必忠
朝鲜第4次北南高级会谈经过两天认真的协商,于24日在平壤宣告结束。本次会谈打破了自去年9月4日开始会谈以来持续至今的胶着状态,双方达成了5点协议,取得了令人高兴的成果。
北方总理延亨默在回顾一年多来历次会谈的结果时说,第1次会谈给人以期待,第2次会谈给人以担忧,第3次会谈给人以失望,第4次会谈给人以喜悦。南方总理郑元植也认为,这次会谈达成的协议是非常珍贵的成果。
乍一看,双方达成的5点协议,除最后一点外,其余4点多是有关双方签署的协议的形式问题,似乎无足轻重。了解会谈进程的人都知道,从第1次北南高级会谈起,撇开内容问题上的争论不谈,单是围绕签署文件的件数和文件的顺序等形式问题,就始终没能谈出个结果来,一年多的时间流逝了。由此看来,这次双方达成的协议应该说是来之不易的。正如北方代表团发言人安秉洙所说,对本次会谈的成果不能评价过高,也不能评价过低。人们看到,在这5点似乎缺乏爆炸性的协议里,浸透着双方共同艰苦的努力。对此,理应珍视。
在种种努力之中,应予肯定的当是双方表现出来的让步精神。据悉,在共同文件的标题上,北方采纳南方的建议;同时,南方也采纳北方的建议,把“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字样从原标题中删除,代之以“北南间”,而且还采纳了北方关于文件结构和小标题的建议。正是这种互相让步的精神,使双方在一夜之间就比较容易地找到了都能接受的共同点。
当然,也还应看到,在协议的内容方面也存在着双方观点分歧较大的条款。比如,对建立信任问题、把停战协定变成和平协定问题,双方的看法就很不一致。因此,在今后双方代表的接触中,如何发扬互谅互让的精神,逐渐消除分歧,尚需双方继续作出不懈的努力。     
   (本报平壤10月24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