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中国学员眼中的瑞典企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2-03
第7版(国际)
专栏:瑞典通讯

  中国学员眼中的瑞典企业
本报记者 丁刚
已经是晚上11点了,坐落在斯德哥尔摩市郊的经济管理学院的客厅里依然是灯火通明,刚刚拿到结业证书的中国学员和他们的老师仍在热烈地交谈着。
“这是一次了解瑞典企业的好机会。我们开阔了眼界。”学习团负责人张茅的话说出了10位中国学员的共同体会。
“这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我们也了解到中国管理方面的许多情况。”在经济管理学院任教的劳士·奥格伦博士的话则代表了学校老师们的感想。
瑞典帮助中国培训高级管理人员的计划是7年前开始实施的,双方首先在北京合办了综合管理学习班。1988年,根据安排这一计划的瑞典工业联合会主席彼特·瓦伦堡的建议,开始从学习班中选拔一部分学员到瑞典学习考察。这次来的是第二批中国学员,学习考察期为两个月。
瑞典方面为中国学员安排了紧凑的计划。学员们先在学院里集中学习两个星期的基本课程,包括了解瑞典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简况。然后,分别到ABB、爱立信、斯安银行等7家大集团公司实习考察。半个月后,他们再集中起来对这7家集团公司进行集体访问,对不同公司的管理方式进行比较。在考察过程中,他们深入到公司的人事、财务、公共关系、销售等部门,有些学员还接触了工段长和普通工人。
37岁的北京第一轻工业局副局长张茅这次到瑞典滚珠轴承公司考察感到很受启发。他注意到,瑞典的企业集团在管理方面对权限的规定都十分明确,比方说,新产品的研究开发由谁来管、怎么管都有严格的划分。
北京有机化工厂副厂长杨子平对瑞典企业重视售后服务十分感慨。他说:“瑞典企业注重质量,及时、主动帮助用户解决问题。像一些为用户提供原料的企业,他们是从如何提高用户的生产率,如何能帮助用户增加利润的角度去考虑的。目前,我们的企业正经历从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的转变,注重售后服务应是这一转变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批学员中有不少是硕士,他们大都是国家机关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来自国家计委外资司的王敏正,对如何发挥银行职能的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他说,瑞典银行的一些做法很值得借鉴,我回国后打算向有关部门作一些介绍。
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经济学家皮尔—约纳斯·艾勒森对中国这批学员的理论素质、外语水平相当满意,对学员们刻苦钻研的精神表示赞赏。他表示,学院将总结经验,今后把学习班办得更好,以推动瑞中双方在经济管理领域的相互交流。
(本报斯德哥尔摩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