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礼炮声声振国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0-29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礼炮声声振国威
袁建玉 马万佐
在北京天安门广场,8门礼炮组成威严的方阵。礼炮中队的武警战士,跪立于炮位上。炮声隆隆,礼炮声与国歌声同步,歌起炮响,歌落炮停。
不同肤色的摄影记者跑动着,变换着角度按动快门,摄下了武警官兵的英姿。
这是一次接待国宾时的一个动人场面。
1984年3月,国家决定,把在“文革”期间一度中断的鸣放礼炮仪式重新恢复起来。从此,武警北京总队十一支队礼炮中队正式诞生了。随之,官兵们也找到了新的位置——炮位。几年来,他们把祖国的荣誉、民族的形象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刻苦训练,练就一身过硬本领,完成近200次繁重、复杂、技术难度大的国宾接待任务,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好评。国家主席杨尚昆为他们题词:“刻苦训练,为国争光”。今年10月15日,武警总部发布命令,授予这个中队“作风过硬的礼炮中队”荣誉称号。
在国家最高礼仪场合执行任务,不允许有丝毫差错。鸣放礼炮的响数必须准确,多一响少一响都会改变对国宾的待遇,而且不论多少门炮一齐鸣放,必须是一个响声;要求礼炮声响和国歌的节奏必须同步。各国国歌长短不一,但不论长短,必须歌起炮响,歌落炮停。
为了达到这个标准,礼炮中队的官兵们进行了严格、艰苦的训练。冬天,他们冒严寒,顶狂风,每天训练长达十几个小时;盛夏,他们顶着骄阳的蒸烤、蚊虫的叮咬,进行武装越野等辅助性训练。为了操炮就位动作整齐划一,他们每天在8米长的炮位上,来回跑动达30多公里;一天下来,跪下起立上千次,腿跪肿了,膝盖磨烂了,地上踏出了一道道痕迹,炮位后留下了一个个圆圆的膝坑。
从1984年接受任务到现在,这个中队已经更换了四代礼炮,操练动作、方法也要随之改变。在适应期很短的情况下,指挥员和炮手都要重新进行突击性训练。使用第二代炮时,开动炮栓的推力一下子由5公斤增加到20多公斤,训练的难度和强度相应增大。由于几天后又要迎接一位国家元首,干部战士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他们也要想办法保证完成任务。当时正值隆冬季节,寒风刺骨。为了防止手被冻伤,中队给每一个战士发了一副帆布手套。在训练中,战士们觉得手套太厚,影响操炮动作,就把帆布手套换成线手套,几十个动作练下来,手套就被磨破了,战士们干脆把手套甩在一边。为了提高装填炮弹速度,中队要求炮手在3秒钟以内完成开栓、递弹、装填3个动作。天气冷,战士们裸露着双手,在冰冷坚硬的钢炮上,推上拉下成千上万次。战士邹乐训练中手上被炮栓划破了一道5厘米长的口子,鲜血直流,队长让他休息,他不肯,只是用嘴吮了一下,又若无其事地投入训练。  
我们可爱的武警战士无愧于市级精神文明建设的标兵称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