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为罗中人民友谊干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0-29
第7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为罗中人民友谊干杯
本报记者 王礼明 李德民 张志鹏
在我国国庆节前,我们应罗马尼亚《真理报》的邀请前往访问,处处感受到罗马尼亚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九月三十日夜,在黑海之滨的康斯坦察国际饭店,罗马尼亚朋友举行晚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二周年。他们频频举杯,“为伟大的中国干杯!”“为罗中人民友谊干杯!”无论在这样比较庄重的晚宴上,还是在其他场合的餐桌上,只要端起杯来,不管是葡萄酒,还是矿泉水,总是要为友谊干杯。在布加勒斯特的雅典皇宫饭店和海鸥饭店吃饭时,有乐队演奏。当乐队看到在座的有几个中国人时,就奏起中国乐曲《康定情歌》、《牧羊姑娘》。有位白发苍苍的小提琴手是罗马尼亚著名的音乐家,他两眼含着泪水对我们说:“我一九五一年在中国工作过半年,那是永远忘记不了的日子。”
在雅西市,我们去拜访雅西大学的乔苏教授,他一九五八年到一九六○年在北京外语学院任教。他家里摆着中国的纸扇、紫砂壶、泥娃娃,还有中国学生毕业时送他的一块石雕。三十多年过去了,他还没有忘记教过的每一个中国学生的名字。他说,中国学生也没有忘记他这位老师。不管是外交家、新闻记者,还是谈生意、搞交流的,只要到了雅西,都要去看望他。
为了让我们参观苏恰瓦地区的名胜古迹,《真理报》的同行阿勒库驱车几百公里。看了几个景点之后,还有一个沃罗内茨教堂没有看,而时间已经到了晚上七八点钟,教堂已经关门了。阿勒库跑到一户住宅边,高声喊道:“中国朋友从一万二千公里之外来看我们的壁画,请帮帮忙吧!”屋里走出来一位中年妇女,领我们绕道从后门进去。教堂里的一位修女打开聚光灯,热情地领我们参观,细心讲解。她说,她最近就要出国旅游,想去的第一个国家就是中国,因为中国有灿烂的文化和友好的人民,万里长城是伟大建筑。临别时,我们送她一小盒万金油。她说:“我从来不接收外国人的礼品,但中国人的我要。”随后,教堂的守墓人打着手电筒领我们去参观墓地,我们瞻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烈士纪念碑,墓碑高高,庄严肃穆。守墓人流着眼泪对我们说:“我在这里已经守了二十多年,伴着这些不死的灵魂,感谢中国朋友夜里还来看望他们。”在整个参观过程中,那位领我们来的修女一直陪同,秋风细雨中只穿一件薄薄的单衣,她的名字叫莉维娅。
我们采访了几个县,接待我们的县长、副县长都表达了要保持罗中两国人民的友谊和加强合作的愿望。雅西县的县长对我们说,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上海、沈阳的专家最近都来过雅西,双方进行了很好的交流和合作。巴克乌县副县长对我们说,最近在巴克乌举办了中国瓷器、邮票展览,吸引很多参观者,这在世界上也是少见的艺术品。雅西市摩尔多瓦商场的经理原来是世界击剑冠军,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用他的话说,他至少绕地球走了十圈。他说,中国货很受欢迎,特别是彩电、布鞋、工艺品。商场每月要卖几万美元的中国货,文具盒备受小朋友欢迎,因为它十分美观,中国铅笔已经卖出了二十万支。我们问他对中国货有什么意见?他连说:“努!努!努!(‘不’的意思)”他认为中国货质量不错,价钱公道,包装精致。
在《罗马尼亚人》报采访时,社长说,他对中国一直有一种深厚的感情。因为中华民族是个很有尊严的民族。中国对其它国家的支持和援助都是以诚相见,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罗马尼亚人民将永远不会忘记中国人民。如果有谁忘了,我们就要提醒他。最后他神情凝重地说,兄弟是上帝安排的,朋友是自己选择的。
我们接触到的罗马尼亚朋友,特别是近几年到过中国的,普遍赞扬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繁荣,他们常说的一句话叫“中国模式”。他们认为,世界的稳定与中国的稳定关系密切,罗马尼亚人民对中国人民怀有美好的感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