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捐资出力 建校兴学 渭南每乡一所标准化初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1-04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捐资出力 建校兴学
 渭南每乡一所标准化初中
本报讯 记者陈兴贵报道:陕西省渭南地区用4年时间使全地区238个乡(镇)都有了一所标准化的初级中学,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奠定了基础。
1985年,渭南地区在全省率先普及了初等教育,立即又把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上。1987年普查,该地区初中的危房、漏房占40%,缺房28万平方米。如果单靠政府财政拨款,至少需要70年的时间才能完成校舍修建任务。
“治穷先治愚,振兴经济,教育先行”。各级领导中统一了认识后,便发动全区460万人民群众,大干4年时间,建设校舍54万平方米,新盖楼房445幢,面积近40万平方米。全区每个乡(镇)的初级中学都有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生活用房。群众高兴地说,在农村最漂亮的房子是学校,最阔气的楼房是初中。
渭南地区从实际出发,按乡规划,把校建和初中布点调整结合起来。全区360所初中,缩减到279所。布点调整不仅节约了投资,而且还全面提高乡(镇)初中的教育质量。
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带头捐款的情况下,渭南地区群众中出现了数以千计的捐资兴学的动人事迹。富平县为抢救落水儿童光荣牺牲的模范教师鲁建荣烈士的父母,把1000元抚恤金捐出来建校,以支持儿子生前热爱的教育事业。潼关县一位70多岁的老人,把卖破烂积攒的90元捐给了学校。华县柳枝镇初中民办教师任雪铃,把多年省吃俭用积攒的1000元献给学校。还有一些个体户也积极捐款。合阳县平镇乡村民刘建民,带领一家人为乡中义务打了20米围墙。无论是捐助巨款,还是洒下汗水,都充分说明了建校兴学是合乎民意的一项义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