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野三关夜观撒尔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1-05
第8版(副刊)
专栏:文化采风录

  野三关夜观撒尔嗬
萧立军
友人告诉我,到了鄂西不可不去野三关这个小镇。
时逢辛未年4月,我们一行20多人乘汽车从巴东县城向南进发。巴东是长江三峡中段的一座著名山城,乡乡有山,层峦叠嶂。小雨把大山清洗得一尘不染,满目青翠。万绿丛中的映山红,星星点点地撒在山坡上,惹得人不能不下车去采一束,攥在手里珍赏。这里的映山红长得真好,花朵大得很,血红如早霞,把青山妆扮得愈发活跃。
行前我看了一点有关撒尔嗬的资料,大致知道了个概貌。它是土家人为50岁以上逝去的人做丧,类似“道场”,即白喜事。它的形式并不复杂,没有众多的乐器,只有一个鼓。由掌鼓者领衔唱主歌,另有2、4、6、8、10不等的舞蹈者,跟着帮腔唱副歌,且歌且舞。
夜晚,我们在野三关宿下后,就去看跳丧了。仪式是专门组织的,并不是真有人逝世,一切按真灵堂设置。灵堂其实就是在院子里搭的一个巨大的棚子,应叫灵棚。灯火辉煌的灵棚,一面朝观众开口,三面壁上贴有一条一条的挽联。灵棚中间有一个一米高的台子,上面放着棺材,棺头有一幅老人画像,有花圈挽幛,有黄香袅袅。一只大鼓放于棺头左侧,而孝男则跪于棺头右侧焚烧纸钱。这时,一个年纪稍长的汉子领四个年轻小伙子鱼贯走入。年长的是鼓师,走到鼓前拿起鼓槌,年轻的便于棺前的空地上立脚。鼓师抡起鼓槌打了一个过门后,开始唱起来,四个舞蹈者随着大鼓的节奏舞之蹈之。于是,跳丧正式开始了。
鼓师和舞者都身穿彩衣,头缠帕子。他们每一个人面部表情都极为生动,舞蹈动作忽而柔忽而刚。歌声的韵律变化不算太大,却很有乡间的质朴味道。他们一共为我们表演了四节,分别是《十月怀胎歌》、《孝歌》、《送亡歌》、《哭丧歌》。除《哭丧歌》是为了引动孝男孝女的哭声外,其它的都是劝人行善弃恶的、孝敬父母的,属于社会公德内容,很有积极的意义。撒尔嗬进行中,鼓师也可根据自己的了解,为逝者即兴编一些歌词唱,一般是历数逝者的生平善迹。
听着歌声,看着舞蹈,我约略地领会了撒尔嗬的内在涵义。这些生活在重重大山中的土家人,对生死观自有他们的独特理解,确实令我这个山外来客感动。它用一种欢乐的形式,叙述人从孕育到出生、到死去的完整过程。活,活得兴味盎然;死,死是自然所归。这与儒文化对生死、对人生的观念,确有很大的不同。如是,也就不难理解土家人,为什么把丧事办成真正的白喜事了。
实际上跳丧只是土家人办白喜事中的一个片断,但就这么一个片断,也使人得以领悟一个坚忍的民族,能世代繁衍在封闭的大山中,自是他们顺应大自然的结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