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增加投入 大兴水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1-07
第2版(经济)
专栏:

  增加投入 大兴水利
本报评论员
处于基础产业地位的水利,要超前发展,重点建设,必须进一步增加对它的投入。这是大灾之后上下取得的共识。下一步的关键是,分层把投入落到实处。
和其他产业一样,水利也是有耕耘才会有收获,有投入才能有产出。所不同的是,水利的“产出”,即它在兴利、除害、减灾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是难以用货币量来估算的,而且往往不是即时产出,多数要经过相当一段时间才能看到。这种特殊性,不容易被人们所认识。这是多年来影响水利建设投入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今年的洪涝灾害给大家上了一课。我国的水利设施,特别是一些骨干工程,在特大洪涝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充分显示了水利的基础产业地位。水利不仅为工农业和城镇生活提供水、电力等直接产品,更重要的是可以消除或减轻洪涝、干旱等灾害,为社会稳定提供保证。地处太湖锅底洼地的江苏吴江县盛泽镇,1987年集资800万元修筑一条15公里的长堤,使全镇处于大包圩之中。今夏,太湖水位一涨再涨,在大包圩保护下,盛泽镇没有一家企业停产,避免了损失。事实证明,未雨绸缪,增加水利投入,才不会措手不及。发展我国水利事业,需要的正是盛泽人民那样的远见卓识。
水利建设分布面广,工程量大,建设周期长,历来是一项高投入的产业。因此,光靠一家投入不行,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办水利。在这方面,党和政府下了很大的决心。“八五”期间,国家计划对水利的投入比“七五”期间增加了几倍。这些投资主要集中用于带有战略性、全局性的重点工程。各级地方政府也应该尽可能增加对水利的投入,抓一批重点工程。金融等部门要多方面开辟水利建设资金来源,可以建立水利专项建设基金,发放长期优惠水利建设贷款,发行水利债券等。地方集资办水利要量力而行,严格按有关规定办,不能随意乱开口子,更不能把负担都转给大中型企业。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下拨或从各渠道筹集到的水利资金,一定要加强规划,统筹安排,管好用好,使有限的资金充分发挥效益。
组织农民投工投劳是增加投入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方式。我国资金十分紧缺,但劳动力丰富,而水利建设大量的是土石方工程,便于进行劳动积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谁受益谁负担,多受益多负担”的原则,对后受益和不受益的单位,在政策上要有所体现,不能“一刀切”,更不能搞无偿平调。开展以工代赈,组织贫困地区农民兴修农田水利、人畜饮水工程等,实践证明是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经济的一个好办法,各地特别是灾区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把这项工作继续抓好。
大兴水利,农民是主力军。而农民不怕大干,就怕白干。因而,各地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组织实施水利工程时,一定要讲求科学,讲究实效。群众的热情越高,领导者越要保持冷静,越要爱惜民力。目前,冬修水利已经拉开序幕,各级水利投入陆续到位。我们坚信,具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传统的广大干部、群众,定能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创造水利建设的新业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