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美术·花卉·自然美》品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1-07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美术·花卉·自然美》品鉴
洪安仁
杨柄的《美术·花卉·自然美》一书已于最近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只有17万字,却有特色。
首先,作者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名字同自然美联系起来,并对他们的自然美思想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书中根据经典作家的论述,将其美术、美学思想作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如根据列宁的“纪念碑的宣传”这一光辉美学思想,提出了让无产阶级的“纪念碑的宣传”布满神州大地的初步设想。
其次,在方法论方面,完全从实际情况出发,不从概念和定义出发。即以自然美而言,《马克思恩格斯与自然美》、《列宁与自然美》、《毛泽东诗词与自然美》诸篇,全都是从诸位经典作家的科学研究、革命实践、审美活动、文艺创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探寻其中的内在联系和全部总和,据以形成作者自己的认识,经过多年思考,这才见诸笔墨。有关中国的自然美和盆景艺术诸篇,莫不如此。
再次,着眼于探讨规律,而不满足于叙述现象。书中关于美术及其他文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作者在学习了经典著作之后认为,美术等文艺都是社会生活需要它们发挥某种功能,它们这才应运而生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它们在原始社会中是当时的劳动者、战斗者不自觉地加工的结果。
在《毛泽东诗词与自然美》一篇中,作者探讨了从五岭和乌蒙山脉的山如何通过诗人的创作转化成为《十六字令》中的“山”,认为诗人在这里正确地回答了实现这种转化所必需回答的问题,体现了诗人自己提出来的正确的文艺创作原则——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
作者通过探讨盆景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得以产生的原因,进而探讨了文艺形式发展的一般规律,认为文艺形式从来都不是一个单细胞,都不是一个单细胞单线发展。它们总是分化着的。有分化就有融合,在分化的那一时刻就出现了融合,于是产生新的文艺形式。新形式产生的那一时刻又孕育着新的分化、新的融合,于是产生更新的形式,正如马克思所揭示的,“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的实质。”所以文艺形式固然有的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而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总趋势是愈来愈多,而不是愈来愈少。作者因而将这种辩证运动表述为:分化——融合——分化。
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既是我们社会主义美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又是美学研究的对象。作为指导思想,是必须坚持,不允许动摇的;作为研究对象,是必须加强,不应该削弱的。坚持它,研究它,相得而益彰。他还认为,中国的美存在于中国的土壤中,不存在于西方资产阶级的美学书本中,我们应该“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众的希望”,到自己的土壤中去挖掘那无穷的美,美的无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