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轻尘不动柳丝斜——看平壤“王在山”轻音乐团演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1-09
第8版(副刊)
专栏:

  轻尘不动柳丝斜
——看平壤“王在山”轻音乐团演出
于海燕
平壤“王在山”轻音乐团的演出好似一首沾着嫩绿和雨滴的晶莹小诗,飘进心田。平壤,素有“柳京”之称,12世纪高丽诗人郑知常曾有“紫陌春风细雨过,轻尘不动柳丝斜”的颂柳名句。这台晚会带给我们以同样的艺术感知,活脱脱一幅细雨斜柳诗情画。
朝鲜舞蹈素有“鹤步柳手”的美誉。舞蹈婀娜多姿,音乐也是,韵味无穷。这次演唱的歌曲、独奏、合奏和民族舞蹈,虽然都使用电声乐队,但并未失去朝鲜歌舞固有的传统,而是在原传统的基础上,突出生活的色彩和力度,使之更接近当代人的审美取向和精神风貌。廉青演唱的“鸟打令”、吴情润、黄淑京演唱的“桔梗谣”,在服饰、民族舞步和舞台调度上,总导演都注意做到符合朝鲜人民的审美习惯,而没有完全模仿外国轻音乐演唱的模式。
导演在生活大潮中,撷取几朵浪花作为晚会艺术表现的主题。舞蹈《彩霞映照的海边》、《跳舞的娃娃》、《三个牧童》等,题材虽小,艺术设计的功力却很高。在选取典型形象和舞蹈设计方面,皆有匠心独到之处。比如《彩霞映照的海边》,6位舞蹈家身着海水般碧蓝的舞裙,像一朵朵海浪,飘然涌来。虽然也采用了传统的鹤步,但几步一甩后腿的变体十分清新,好似海边卷来的白头浪。舞蹈《女兵的荣誉》,队列正步出场,队列正步下场。用如此简练的士兵队列行进来体现女兵自豪的荣誉之心,实在很巧妙。在齐步、正步、立正队列基础上演绎出的多彩语汇,也符合轻歌舞活泼俏丽的格调。舞蹈《三个牧童》,三架镜框似的花架中,三对充满童趣的牧童牧女,用风格迥异的舞蹈造型和舞步,塑造了三个不同性格的牧童形象,或顽皮,或活泼,或富于幽默感。而连接三组舞蹈的竟是两位着盛装的女歌手,载歌载舞。这种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段,取得了自成一格的艺术效果。
亚洲地区民族舞蹈,多数为服饰舞蹈,舞蹈的传统往往依附于服饰文化而绵延千百年。在服饰上做文章的,我只观赏过泰国的易装歌舞表演,当场更换三次舞蹈服饰,已使我惊叹不止。平壤“王在山”轻音乐团的压台易装舞蹈“四季舞”,竟使12名舞蹈家,在舞台上众目睽睽下,借助队形的变化,易装5次。那象征花红草绿、海蓝雪白的飘逸舞裙,霎时间描画出一个色彩缤纷世界。尤其是最后的场面,舞蹈进入高潮,12位身着红绿相间长裙的舞蹈家,在纷纷扬扬落下的雪花中,一下子变成了银装素裹的雪娘。整台晚会不设报幕,节目之间环环紧扣,演员上下场都有精心巧妙的安排。晚会的整体感强,富于节奏,很符合轻歌舞晚会明快轻巧的艺术格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