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甘当酵母——记聊城酒厂厂长刘之平二三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1-10
第2版(经济)
专栏:

  甘当酵母
——记聊城酒厂厂长刘之平二三事
本报记者 刘国胜
    (一)
这老头儿文化不高,在酒厂干了大半辈子。1976年开始当厂长,硬是把一个小手工作坊改造成年产3000吨白酒的厂子,成了鲁西北的一颗明珠。1982年实行党政分开,他主动提出不当厂长,只任党支部书记。
他本不想再出任厂长,可是后来厂内的状况却令他焦虑不安:
一个仅有300多人的企业,竟设立了15个科室,28个中层干部,104名管理人员。工厂内部管理很混乱,生产年年滑坡,1988年3月清仓核资时,亏损额高达98万元。
这一年,聊城市在酒厂搞招标承包试点。刘之平再也坐不住了,毅然地投了标,结果,他又当上了厂长。
这老头儿不甘亏损。上任后,他首先把臃肿的机构改为三室一科,并取消了诸多副职,同时建立起厂务委员会(厂务委员一律兼职),在工厂内部开始推行竞争承包。组织销售队伍,兵分四路,进出大江南北。仅3个月,就开辟了60多个销售网点。接着,他们又首次举办了“晋冀鲁豫四省订货会”,来自各地的上百个商家在短短几天时间内定货额共达250万元。
以前,这个厂的销售科年销售额仅为600万元,而每年拿的奖金却高达18万元。现在,销售科年销售额为1100—1200万元,所提取的奖金仅8万元。聊城酒厂又兴旺起来了,这一年销售额为1060万元,比1987年增长5倍多,上交税金240万元,提前5个月完成了承包任务。
    (二)
大家知道,凡是好酒都是用优质粮食酿制的。有人曾试图用麸曲代替大曲,用麸皮代替小麦来酿造白酒。这个法儿如果成功的话,生产一吨酒可以节省一吨半小麦。刘之平得知此信息后,立即着手研究麸曲制酒新技术。在专家们的鼓励和帮助下,聊城酒厂不仅试制出麸曲浓香型白酒,而且还酿造出颇受欢迎的麸曲酱香型鲁酒,投放市场后,畅销不衰,还荣获中国首都食品博览会奖牌。从此后,山东聊城酒厂威名大振,锦旗、奖牌接踵而来。刘之平也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成了知名人士。
酒厂不仅把生产搞上去了,而且还培养输送了不少干部。这些年光是这个厂输送出去的市区级干部就有12名之多。上级曾酝酿让刘之平到经委当主任,他谢绝了。这位老党员没有更多的奢求,他只想安安稳稳地当一块酵母,下决心造出好酒来,为家乡致富做点贡献。
他关心职工疾苦。不久前,有个职工病逝,刘之平带领全厂不在班的职工去奔丧,死者家属感激不尽。在刘之平的带动下,酒厂义务劳动之风常年坚持不变。厂内新建3万多平方米厂房,需要拆旧房120多间,还要修路,这些预备工作都是厂内职工义务劳动完成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