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出租车的竞争——价廉显优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1-11
第2版(经济)
专栏:

  出租车的竞争——
价廉显优势
本报记者 刘厘华
前几年的北京,丰田、尼桑等豪华出租汽车,宁肯在宾馆、饭店门口排上一两个钟头的队,也不情愿把赶火车、办急事的国内旅客和普通市民送到目的地。有时在街头,招手招酸了,也没有哪辆车愿意停下来。现在,出租车可真变了,招手即停。
变化是竞争带来的。豪华出租车的对手是很不起眼的微型面包车。大发、柳州、昌河、长安等牌号的微型出租车,在今年5月1日以前绝不是豪华出租车的对手。两种车价格差不太多,每公里“微型”1元,“豪华”1.2元,只差两角。“豪华”气派舒适,“微型”则显得有点寒碜,人们当然愿意乘“豪华”,“微型”只能拾遗补缺,干些“豪华”不愿干的活儿。5月1日以后,情况就变了。出租车调价,“豪华”每公里大多涨到两元,“微型”依旧每公里1元。在调价以后的“豪华”价目表上,还有不少规定:起价是4公里,加4元钱服务费,也就是说,乘客一上车,起码就是12元;行驶15公里以后,加收50%的回程费,换句话说,每公里就变成3元了;遇上塞车或等红灯,还得收低速行驶费,每5分钟算1公里的车钱。
“微型”价廉的优势在竞争中起作用了。记者有位邻居,儿子一家住西城展览路,星期天一向是叫出租车回朝阳区三里屯的老家。5月1日后,坐豪华出租车,走得顺当得20多元,走得不顺得30多元。于是他们改乘“微型”,每次才10元。他很高兴,逢人便说:“这小面包真不错,既方便又便宜。”“微型”开始冲击“豪华”。人们在街上招手,专拣“微型”招;许多知内情的外地旅客下了火车,也不搭理“豪华”,满街找“微型”,连不少外国人也钟情于“微型”。一些专营“豪华”的大公司,营业收入、营业里程、营业次数开始下降。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经营出租汽车的企业,特别是那些街道集体企业,相继开始经营微型出租车,从而使北京的微型面包车总数达到了2000多辆。但也有一些拥有几百辆、上千辆豪华轿车的企业,尽管日子过得艰难,却不屑改变经营策略。然而,有些乘客的话说得很中肯:“企业怎么经营是企业家的事情,可‘适应市场需求’六个字,对每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都是至关重要的。”
    (原载1991年11月11日《市场报》,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