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西湖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1-11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星光

  西湖缘
李烈钧
他和西湖的缘份不无偶然。
50年代,如果不是被鼎鼎大名的钱学森的一篇客串文章所吸引,一个长江口小岛上的憨厚小青年,怎会想到去叩城市园林艺术的大门?《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钱学森借汤显祖的《牡丹亭》名句发问,他贸然应答,一举考进北京林学院园林专业,真个入了园林。
60年代,是那位园林界老前辈余森文执意点名要他,这位留校任教的高材生,才舍弃京都折返江南,来领略西湖的“春色如许”!
80年代,有关部门慧眼识才,使这一介书生挂上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局长头衔,成为总揽西湖山水的护花人!
春花秋月30载,施奠东对西湖可谓梦萦魂牵。一湖碧波,两堤三岛,三面青山,葱茏万木,无时不在挂念之中。
那一日,湖水发暗,有如病人脸色黯然。掬起一嗅,略有腥味。赶快找人测量透视,一看,不妙!施奠东当即赶往水域管理处。
原来,钱塘江取水头埠上游暴雨,江水清洁度难以把握。源头活水断绝,西湖哪能不受污染?
凑情况,看资料,察水情,施奠东同职工们分析了潮汐起落规律和启闭取水泵的时间差,商定了治水措施。西湖很快康复,湖水恢复了清澈澄碧。
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管理者,施奠东向市长立下了责任状:西湖水清,保证在55厘米以上透明度。测定两年,目标已达到,还超过了这一指数。而且,水位控制在一定高度,水质控制在一定的常数。盈盈秀水,明净温柔,都是养护者的心血呵!
那年8月8日凌晨,台风肆虐杭州,西湖难逃一劫:大树连根拔起,花木遍遭洗劫,绿树如烟的白堤被摧残得只剩柳树一株。
抢险救灾,杭州军民组织起来了,就等园林文物局专家们的抢救方案。
砍去倒伏的大树,犹如截去病肢,简便易行,合情合理,却是百年难以再树;扶起加固再养护,愈后难测,倘是无效,该要承担多大诘难和责任?
“要对西湖负责,对人民负责。”施奠东和他的同事毅然拍板:个人得失顾不上了,救树!
全城万众一心,要人有人,要物有物。一万多棵大树,四天内全部扶直固定。那是何等动人壮观的场面!他和园文局几千名职工,日以继夜,为救治、养护大树累得全身像散了架。两年过去后,精心救治养护后的大树,重又绿荫如盖,蓬蓬勃勃,成活率达95%。
苏东坡和白居易,两位历史老人,堪称园林美学大师。六桥卧波,白堤跨虹,那布局、走向、线条、烘托……无不匠心独运,天工巧夺。如何在前人的基础上,使之增光添彩,更显风姿?施奠东孜孜以求。
他感到欣慰的是:这个追求,不仅与同事形成共识,而且与爱人志趣相合。爱人刘延捷,从大西南的植物王国走来,也是西湖的痴恋者,痴得近乎固执。两口子的设计思想虽然一致,但在太子湾公园的构想和设计上,却有点争执不下。刘延捷弄不明白:丈夫抓了那么多新景点——长桥、湖滨、?塘路、望湖楼、镜湖厅、灵峰、曲院风荷……哪一处都力主天然、协调、和谐,保持西湖山水特色,而如今,在太子湾公园问题上,怎么会犹豫暧昧,含糊不定?
原来,兴建太子湾,施奠东面临着各种争议,形成了不小的压力:要建游乐场的,要建活动中心的,要建展览馆的……各种理由,各种渠道,各种意见。刘延捷的构想,简直挤不上台面。
施奠东苦心孤诣,逼出个小小的急智:先肯定某些方案的可取处,再端出自己的设想,又同意在日后加添可取的内容。力排众议,竟获通过。刘延捷自然是同意的,设计中大显身手。
九曜山麓,新落成的太子湾公园犹如出水芙蓉,呈现在人们眼前:芳草如茵,曲径通幽,清溪蜿蜒,亭台错落……山林野趣浑然天成,像一首江南的田园诗!如此佳处,谁还愿意搞那喧嚣嘈杂的电子船、碰碰车?施奠东的迂回战术,成功了。东方明珠西湖日渐增色,光采夺目。全国十大风景名胜评选,西湖评上第三。
水清了,山明了,草绿了,花艳了,施奠东的头发却白了。人过50,或如时令入了秋?问施奠东,他笑微微脱口一句:“秋色当比春光更有诗意。”
是呵,情系西子湖,秋色意更浓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