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深圳特区城市雕塑印象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1-11
第8版(副刊)
专栏:

  深圳特区城市雕塑印象记
钱海源
前不久,笔者在深圳城市雕塑规划部门的同行陪同下,观看了市内一些主要公共场所的雕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优秀的城市雕塑是城市的眼睛,是城市精神文明的一种象征。深圳的城市雕塑非常鲜明强烈地体现了深圳特区努力实践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代精神风貌。这里的城市雕塑,既有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的主旋律、歌颂革命历史的,像著名老雕塑家潘鹤的《艰苦岁月》,象征特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艰苦创业精神的《开荒牛》;又有内容健康轻松、艺术形式生动活泼、造型设计富有现代感和抽象美的,如由著名老雕塑家刘开渠先生和青年雕塑家郭选昌合作的深圳会堂的《探索》,潘鹤和梁明诚合作的深圳国贸大厦前的《友谊泉》,还有深圳青年雕塑家陈洪辉为深圳体育馆创作的圆雕《拚搏》,浮雕《中华健儿》,为深圳华联大厦创作的抽象雕塑《纺》等。
深圳城市雕塑的发展与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是分不开的。但更重要的是领导的重视。据陪同者介绍说,深圳市委领导,眼界开阔,具有远见,十分重视城市雕塑美化优化特区的作用,在认真抓好城雕工作中,注意充分发挥雕塑家的创造才能,鼓励雕塑家们根据一些公共场所的不同要求,大胆进行艺术构思和创作。因此一些主要公共场所的雕塑便从整体规划上保证了作品的艺术水平和制作的质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