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同洋厂长谈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1-12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特写

  同洋厂长谈心
本报记者 张书政
踏着初冬的落叶,北京市市长陈希同11月7日来到北京钢琴厂,直奔厂部大楼,走进总工程师、生产技术副厂长劳瑟·切尔先生的办公室,同这位来自德国的制琴专家谈心。
洋厂长很兴奋,他告诉市长,上任两年多,与北京钢琴厂的领导合作得很愉快。市一轻总公司经理崔治安和钢琴厂厂长翟康乐向市长介绍了切尔先生的感人事迹。市长听了很高兴,称赞切尔为厂做出的贡献。
笑语声中,市长问:“您想家吗?”
“想。但工厂对我的生活照顾得很好。”
“北京钢琴厂欣欣向荣的景象,说明我们中国开放政策的正确。我们的开放政策中,有一条就是智力引进,这不是权宜之计。希望您能再接再厉,指导北京钢琴厂跻身于世界先进之列。”
随同陈市长一道来的陆宇澄副市长插话说:“北京钢琴厂引进智力是成功的,要继续发挥专家的作用,扩大生产。”
洋厂长沉思着。他认为,钢琴厂要形成规模效益,有很多工作要做。他询问市长,是否可以延长对他的聘用期。陈市长打着手势回答:可以!那就再三年、再三年地一直干下去吧!
53岁的切尔先生点点头,说:“过去,我的工作重点是放在新产品开发上;今后,我要把重点放在人才培训上。”市长称赞他这个想法好。
“为了保证我所指导的工作顺利进行,我需要的不仅是财力上的支持,还需要赋予我对职工的奖惩权。”
“您作为主管生产、技术的副厂长,应当像中国相同的企业管理人员一样,具有包括对职工的奖惩权在内的各种管理权限。”
离开洋厂长办公室,陈市长来到钢琴厂大会议室主持现场办公会。会议决定,在资金等方面全力支持钢琴厂的技术改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