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首都话剧界召开创作座谈会 高扬时代精神 话剧走向繁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1-12
第4版(要闻)
专栏:

  首都话剧界召开创作座谈会
 高扬时代精神 话剧走向繁荣
本报北京11月11日讯 记者易凯报道:文化部艺术局与本报文艺部今天在京召开话剧创作座谈会。首都话剧界20多位专家,围绕1991年度首都话剧舞台涌现出来的50多台话剧,就90年代初话剧艺术的基本走向、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座谈。
与会专家认为,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的话剧艺术工作者遵循党中央“一手抓整顿,一手抓繁荣”的方针,使话剧在渡过了不景气的低谷阶段后,迅速复苏,终于在今年下半年出现了繁荣兴旺的景象。突出主旋律与坚持多样化的创作原则,已在实践中被越来越多艺术家所认识,成为当前话剧创作的主流;话剧战线上一度出现的疏远时代、疏远生活、疏远人民的倾向,已经得到基本扭转;一批贴近现实生活、高扬时代精神、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优秀作品相继问世,驱散了话剧舞台上的迷惘、浮躁的情绪;许多勇于探索创新的作品,把话剧舞台艺术的综合性和完整性、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专家们指出,1991年话剧舞台上的一个突出成绩,是涌现出一批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达到相当高水平的力作。如反映工业题材的《大桥》、塑造新人形象的《爱洒人间》等将主旋律作品的艺术品格提高了一步;深刻触及社会矛盾的《情结》,将反腐败斗争提高到人与人灵魂搏斗的深度去展现,深化了这一类题材的创作;表现辛亥革命前夜社会风云的《死水微澜》,成功地借鉴了戏曲的表现手法,丰富了话剧舞台的语汇和表现力;朝鲜族风俗喜剧《没毛的狗》,也开拓了通俗题材话剧的新路子。这批优秀作品的问世,为今后话剧创作提供了新经验。
座谈会还分析了当前话剧创作存在的问题,如剧本文学创作的相对薄弱,对社会生活深刻内涵把握不足,话剧综合艺术不够配套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