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别忘了咱工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1-13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特写

  “别忘了咱工人”
新华社记者 李小林 中国交通报记者 张爱玲
11月5日,大窑湾港披红结彩,热闹非凡。这个港一期工程四个泊位竣工的庆典正在举行。几个脸色黑红、身着工作服的结实汉子找到记者,说是要给记者提个醒:写稿时千万要把咱工人捎上一笔。
周树荣,混凝土工。酷日狂风过早地在这位39岁的汉子脸上刻下了道道深纹。说话掷地有声:“报纸上这竣工、那剪彩的报道我们没少看,可都是当官儿的名字一大串儿,没咱工人的份。”
“细想想,哪一项工程不是咱工人用手抠出来的。”老木工于德喜接上话茬:“就说大窑湾港,干的苦哇。从打开工就住进这海湾子,整整两年多没挪窝。咱心里明白,国际招标的工程,外国人瞪着眼珠子看着,再咋说也不能在国际上丢脸!咱没啥要求,一句话,别忘了咱工人。”
潜水工史振东说:“潜水工是筑港工中最苦的差事,在十几米深的水下,一干就是几个小时,成千上万吨的石头,我们要在海底摆得像足球场那么平,正负不超过3厘米,2000多吨的沉箱下到海底要摆得严丝合缝。建这个港,有两个潜水工下去就再也没上来……这些你们要写进去,不比那干巴巴的‘第一’、‘最大’,生动得多!”工人张忍厚说:“我说句话,记者同志别生气,现在有些记者就爱跟着领导跑,在工地上,常听说来记者了,就是见不到记者的影。”
交通部一航局三公司三施工处副主任付兴义说:“工人们讲的都是实情,当前我们确实是报道工人少,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关键是在工人,不宣传工人的干劲、默默奉献的精神,不给工人们鼓劲,政策再好也难见实效。”
几位工人对记者说:“请给所有的记者捎个话,常到工人中来走走,多到第一线看看,多研究研究我们工人苦在什么地方、乐在什么地方、气在什么地方,多反映反映工人的苦辣酸甜,我们工人最欢迎这样的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