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调整结构 提高效益——谈进一步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1-13
第2版(经济)
专栏:

  调整结构 提高效益
——谈进一步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
本报评论员
最近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当前要把经济工作的重点真正转移到调整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的轨道上来。努力做好结构调整这篇大文章,既关系到我国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又关系到为下个世纪我国经济的腾飞奠定坚实的基础。
调整结构,包括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经过80年代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我国的结构调整有所进展。工农业之间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有所调整,过去长期困扰我国经济的农业和消费品工业的供应状况明显好转,产品结构明显改善;第三产业发展加快;用先进科学技术武装和改造传统产业,并不断造就新的产业,取得成绩。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生活中多年积累下来的结构失调、效益低下等深层次的矛盾并未根本改观,在发展中又出现一些新的问题。目前我国经济所面临的难题,既有总量失衡的问题,又有结构失调的问题。总量失衡加剧了结构失调的矛盾,结构失调又给总量平衡带来困难。两者交织在一起,制约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和宏观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调整结构,提高效益,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调整结构,主要是处理好工业与农业之间、轻工业与重工业之间、基础工业与加工工业之间以及第三产业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
在工农业关系方面,拥有11亿人口是我国的特殊国情,大力加强和发展农业,是解决全国人民吃饭的大问题,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国家政治稳定的基础。现在我国农业基础还比较脆弱,受自然条件影响还比较大。调整工农业关系主要任务是,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增强农业的基础和后劲,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抓好科技兴农、教育兴农。
在基础工业与加工工业关系方面,前些年,我国加工工业发展过猛,重复建设、重复引进严重;而能源、交通、原材料虽然也有相当发展,但仍相对滞后,结果使大量生产能力放空。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进一步加强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采取一些倾斜政策,尽可能增加对这些部门的投入。同时,对加工工业要实行改组、改造和提高。要通过企业组织的改组和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提高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加速产品更新换代,利用加工工业富余的生产能力开辟新领域、新产品、新市场以满足国内外不同层次的需要。
在轻工业与重工业的关系方面,我国工业经过80年代向轻型化方向倾斜后,效果显著。现在的问题是,重工业又有些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今后一段时间重工业需要适当地加快发展。这是因为要加强能源、交通、原材料等基础产业,要对国民经济整体进行技术改造,要加快农业的发展等等,都需要更加雄厚的重工业基础。这不仅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下个世纪经济发展提供条件。
要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目前我国第三产业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6%,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而发达国家已高达60%以上。我国第三产业落后,还表现在行业不全,服务程度低。今后我们要切实注意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服务水平,使第三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安排劳动力就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调整结构,要与推进科学技术进步相结合。现代世界经济发展表明,科技进步能够不断推出新产品,形成新的行业和产业,从而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升级。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高新技术,使我国产业结构在合理化的基础上逐步走向现代化。这是我们调整结构要实现的重要目标。
调整经济结构,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需要经济措施和行政手段相结合。既要照顾各方面的利益,又要坚定不移地贯彻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在国家计划投资的总规模下,要尽可能拿出更多的资金加强农业、能源、交通运输、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继续控制和压缩加工工业长线产品和“楼堂馆所”的建设,并把结构调整同生产力的合理布局结合起来。提倡地区间开展横向联系与协作,支持和鼓励企业间的兼并和联合,发展企业集团,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对那些产品大量积压、效益低下、没有前途的企业,要下决心关停并转。对那些适销对路的产品,要努力提高质量,增加花色品种,努力开拓农村市场,努力扩大出口。这些,都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