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房改,重要的是要起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1-13
第2版(经济)
专栏:房改系列报道(六)

  房改,重要的是要起步
本报记者 王清宪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记者 王晓同
房改,经过几年的摸索,蹒跚着走到了今天。全国已有25个城市方案出台。300多个城镇进行了单项改革。
今年,房改的锣鼓敲得更急促了。可以说,全国的大气候已经形成,各地搞房改的同志都在大声呼吁:房改,不能再拖、不能再停下来了。要一鼓作气把它推开。要珍惜这个大气候,利用这个大气候。
只要起步就是成绩
虽然房改的方针是“分散决策”,但从总体上,都不离租、售这两大类。租还是售,也是房改中争论最多的问题。
主张售房的同志认为,提租补贴,不如不改。因为提租后,发出去的住房补贴与房租提高后收回的资金持平,未能很好地体现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分担住房负担的原则。他们主张积极推行售房。
比起售房方案来,提租补贴方案确实有它的局限性。但是,应该看到,提租补贴方案尽管从总量上发放补贴与增收的租金持平,没有增加个人在住房上的支出。但具体到每一个家庭,经济负担则发生了明显变化,做到了少住房多得益,多住房多出钱,抑制了住房上的不合理需求。据不完全统计,从1988年房改开始到1990年6月底的两年半中,唐山市有1066户居民退出了多占的房子,1934户以大房换小房。还应看到,房租的逐步提高,也为售房创造了前提。所以,提租补贴和出售公房一样,也是由福利制走向商品化的一种方式。上海市房改办的同志说,“房改的第一步应该是着眼于机制的转变”。有条件的地方步子可以大一点,步子小的地方以后可以不断完善、深化自己的方案。
其实,从住房实现商品化这一目标看,现在出台的方案没有一个可以说已经完善了,都只是在商品化的道路上迈开了第一步,只是这一步有大有小而已。所以,不论是租、是售,关键是现在要起步,走出迈向新机制的第一步。
稳步要靠正确的决策
科学的方案,才能为以后的进一步深化完善打下基础。科学的方案,又要靠民主决策。
房改,事关千家万户。已经房改的城市提供给我们的经验之一是:要想让大多数人支持房改,就要让群众积极参与决策。上海方案出台前,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参加的房改领导小组,分层次建立联络员网络,采取先党内后党外、先干部后群众的办法,逐步展开讨论。据统计,讨论吸引了全市90%以上的干部群众。工厂黑板报、街道闭路电视、影院幻灯,都被利用起来,《解放日报》开辟了讨论专栏。方案经过两个反复,根据群众意见进行了多处修改。全民讨论的过程,也是房改动员的过程,群众转变观念以及取得群众支持的过程。房改前1988年的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大部分住房困难户还认为“住房困难不应由自己出钱解决”。全民大讨论之后又作了一次调查,84.57%的人支持房改方案。所以,上海方案出台运转的一个月内,公积金到位率达到90%就不足为奇了。
房改的推进,既要积极,又要稳步。所谓稳步,就是不要急于求成,而是把战略目标分解成一个一个具体的战役目标,一步一步推进。蚌埠市房改办的同志就提出:在国家提出的统一目标下,各地应有自己的阶段性目标。
稳步还应包括本着既利民又利国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务院的房改精神,尤其在售房问题上,不能仅把住房看成是国家的包袱,而不同时看到它是国家财产,不能搞突击贱卖,造成国家财产的流失转移。优惠不是贱卖,应该处理好售价与产权的关系。
全面对待房改
群众是房改的主体。如何正确地向群众宣传房改,引导群众全面地对待房改,意义重大。
对于房改,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公平”。
一提“公平”,似乎就是指群众同“当官的”之间的“公平”。其实远非这么简单。上海方案出台前的全民大讨论中,特级教师、知识分子、老干部、退休工人,几乎所有参加房改的人,都以要“公平”为理由而要求政策“向我倾斜”。
社会如此复杂,一个人人满意、绝对公平的方案又在哪里?前上海市长朱镕基同志在上海房改方案出台前的电视讲话中,是这样向群众说明这一问题的:
“现在,大家都强调要公平、公正。我相信,通过这次房改,由于有了一个比较合理的经济机制……一定有助于公平地分房,公平地处理房改中的问题。但是,大家也要看到,这个问题不可能在房改中一下子解决,只能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化、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逐步来解决。”
他说明,群众“公平”的要求是合理的,方案也应该力求公平。但群众也应该看到,一下子做到尽善尽美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向着公平合理前进。
要大力宣传房改的作用和意义。没有有力的宣传,缺乏舆论上的准备,群众疑虑得不到相当的解除,房改的推进是困难的,但是,也不可把房改的作用宣传得过了头,把它的“灵验”说得过神,似乎一实行房改,每个人的要求都会即刻满足。把群众的胃口吊得过高,对房改的期望值过大,一旦现实有距离,人们对房改就会失去信心。
烟台市市长俞正声认为,既要如实向群众讲明为什么要改、怎么改,又要讲我们面临的困难和要付出的代价;既说明房改的迫切性,又要说明房改的长期性、阶段性。群众有了全面的思想准备,对房改才会有持续的热情和扎实的支持。
房改,贵在起步。这句话有三层意思,一是说,目前,各地无论是什么方案一定要迈出第一步;二是说,第一步不仅要迈,而且要迈好。三是说,要稳妥地走下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