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国际反毒斗争远未结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2-30
第7版(国际)
专栏:

  国际反毒斗争远未结束
本报记者 朱满庭
1991年,国际反毒斗争继续深入发展。哥伦比亚最大贩毒集团“麦德林卡特尔”主要头目的投降,标志着哥伦比亚的反毒战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纵观国际反毒斗争的全局,贩毒活动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局势仍相当复杂。贩毒与反贩毒的较量远未结束。
今年6月,哥伦比亚头号毒枭巴勃罗·埃斯科瓦尔向当局投降,贩毒集团基本被瓦解,这无疑是国际反毒斗争中的一件大事,是哥伦比亚反毒斗争的一个重大胜利。这一方面是由于政府对贩毒集团采取了强大的军事攻势,坚持不懈地对贩毒头目通缉追捕,对毒品的种植、加工和走私等非法活动严厉稽查,形成了对贩毒集团的强大压力;另一方面也由于加维里亚总统去年开始执政后对反毒政策进行了调整,把解决贩毒恐怖主义、实现社会和平放在了首位。为此当局在加强本国司法体制的同时,提出如果贩毒分子投降,可以不向美国引渡,如果坦白罪行并揭发同伙,还可以减刑。这一政策得到了各阶层的支持。今年哥伦比亚立宪大会在修改宪法时,投票通过了禁止将哥伦比亚公民引渡到别国的议案,从法律上保障了政府新的反毒政策的执行。埃斯科瓦尔便是在立宪大会的决定通过后投降的。
哥伦比亚这场持续了3年的激烈的反毒战在国际社会上引起了重大反响。各国进一步抓紧反毒的同时,国际合作也出现了新局面,结果使全球扫毒斗争取得很大进展。美国国务院今年3月的一份报告说,近10年来古柯和鸦片的生产首次得到控制。以往古柯的年产量平均每年增长10%—20%,去年产量持平。每年都增长相当大的鸦片生产去年下降了10%。鸦片产量下降虽与气候有关,但决定性的因素是各国对鸦片种植的严厉控制和扫毒法的执行。哥伦比亚和玻利维亚凌厉的扫毒攻势使毒品非法贸易的成本大大增加,古柯叶的价钱也为之下跌,从而减少了农民拔除古柯的阻力,有利于毒品作物替代种植计划的推行。
但是,令人不安的是,在麦德林贩毒集团遭到沉重打击后,国际贩毒活动并未因此而沉寂下来,反而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
在哥伦比亚,政府与“麦德林卡特尔”的冲突使另一贩毒集团“卡利卡特尔”坐收渔翁之利。这个贩毒集团一直避免与政府发生正面冲突,活动更为隐蔽。美国方面估计,现在该集团控制了哥伦比亚60%的可卡因生产,比两年前增加了两三成,它在美国基本上控制了纽约的可卡因市场。最近,美国反毒特工人员在纽约、新泽西、佛罗里达等地查获了12吨可卡因,并抓获了40余名贩毒嫌疑犯,据说都是卡利集团的重要分子。
还有迹象表明,毒品的生产和贩运开始从哥伦比亚和玻利维亚向其它拉美国家渗透转移,可卡因市场则从美国向欧洲扩展。从去年开始,委内瑞拉、巴西、阿根廷、厄瓜多尔、智利、巴拉圭和一些中美洲国家的毒品交易呈上升趋势。委内瑞拉1990年查获可卡因8.5吨,而今年头5个月就查获9吨。
委内瑞拉总统佩雷斯在今年6月的全国反毒动员大会上指出,委内瑞拉现在不仅是毒品中转的桥梁,而且已变成贩毒活动的中心。巴西和阿根廷去年的可卡因查获量也比前年增加一倍多,估计今年将进一步增加。贩毒活动中的另一重要环节——洗钱(即将毒品非法收入转换成正当收入)也从过去相对集中的巴拿马向智利、阿根廷、乌拉圭等南锥国家转移。据有关专家估计,在这3个国家每年洗“净”的毒品美元已达300亿之多。此外,随着美国对毒品消费控制的加强,贩毒集团正把越来越多的可卡因设法运进欧洲。去年欧洲查获的可卡因是海洛因的7倍。而欧洲在形成统一市场后,毒品非法贸易可能变得更加容易。所以纵观全局,形势远非乐观,给人一种“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感觉。
反毒斗争之所以这样困难,与目前毒品交易的庞大规模分不开。据不同国际机构的估算,全世界每年的毒品交易额在五六千亿美元之间,是仅次于军火而高于石油的世界第二大宗买卖。在有些国家,毒品问题浸入政治、经济、军事、司法、金融等诸多领域,形成盘根错节的社会顽症。毒品作为一种商品也受供求关系的支配。只要在市场上存在高需求,毒品贩卖有高额利润可图,那么就有人不顾一切为获取利润而进行毒品的非法生产和贩卖。因此很难想象一两个贩毒集团遭到打击,整个局面就随之改观。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包括毒品生产国和消费国都已认识到,对毒品问题要从有关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治理才能奏效。只有毒品生产国和消费国共同承担责任,进行广泛的国际合作,持久不懈地对贩毒和吸毒进行斗争,毒品——这个人类现代社会的祸患才能逐步根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