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欧共体对南制裁的前前后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1-13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欧共体对南制裁的前前后后
本报记者 姚立
本月8日,欧共体外长在罗马举行紧急会议,决定对南斯拉夫实行经济制裁:中止同南的合作协定;恢复对南纺织品进口的限额;取消南享受的普惠制待遇及其在欧共体对东欧国家援助计划中的资格。
据分析,欧共体对南斯拉夫的态度趋向强硬的原因是,4个多月来,欧共体为调解南斯拉夫冲突使出了全身解数,先是由欧共体“三驾马车”进行斡旋,后又倡导召开了海牙国际和会,仅停火协议就签了12次,但无济于事。海牙和会还先后两次提出了和平计划,试图使南成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共和国的自由联盟。对此,南塞尔维亚共和国反对,认为欧共体“专断”,“践踏了联合国宪章的有关条款,不允许南人民自己选择生活在何种国家体制之中”。正是在这种调停无效、冲突不断、海牙和会难以为继的情况下,欧共体试图以“经济武器”迫使南冲突各方实现停火。
从表面上看,欧共体的上述制裁措施是针对整个南斯拉夫的,实际上主要是针对那些对欧共体的调解努力支持不力的共和国。据报道,对其它愿意与其合作的共和国,欧共体将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予以援助,以抵消制裁带来的影响。具体措施尚在研究之中。欧共体现任主席国、荷兰外交大臣范登布鲁克8日指出,哪些共和国可以享受这些措施,将视其在海牙和会与实际中的表现而定。
此间专家认为,欧共体成员国是南斯拉夫产品的主要进口国家,其制裁措施将给南经济造成影响,但欧共体制裁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另外,欧共体还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制订对南实行石油禁运的措施。据认为,这将给南联邦军队的能源供应造成困难,使制裁措施产生“更有效的结果”。但是,联合国迄今不愿介入南冲突。
对于欧共体的制裁,南塞尔维亚一方批评它“没有选择正确的道路解决南危机,因为这些措施将可能影响到全体南斯拉夫人民”。而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则抱怨欧共体没有明确地点出“入侵者”,没有对“入侵者”和“被侵略者”加以区别。
此间舆论指出,欧共体是想通过“制裁”促成南实现停火,以证明欧共体有“行动能力”和它的调解努力并非“徒劳”,因为一个时期以来,不少人将欧共体比喻为“无兵之将”,使其对外行动能力的“可信性”大受影响。至于欧共体这次的“制裁”能否奏效,人们并不乐观,南战场的枪声似乎也在证明这一点。
             (本报布鲁塞尔11月11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