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姹紫嫣红“小百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1-13
第8版(副刊)
专栏:

  姹紫嫣红“小百花”
钱法成
浙江省第二届戏剧小百花会演最近在杭州揭幕,历时半月。205位来自全省各地的“小百花”候选演员,代表本省越、婺、绍、调腔、甬、姚、瓯、京、话、滑稽等10个剧种,共推出15台178个节目,公演28场,群芳争艳,目不暇接,使观众大过戏瘾。拥有2000座位的两所剧场天天同时开演,戏剧观众持续踊跃,而且越演越热。
“小百花”起因来自1982年的全省第一届戏曲小百花会演。当时,经“文革”摧残后的浙江戏曲事业复苏不久,演员队伍严重青黄不接,为了大胆提拔新人,省文化局决定举办全省戏曲学员会演。几位局领导一起想了个“小百花会演”的名称,比喻学员和小演员是初放的小花,稚嫩却有光彩。第一届“小百花”会演有341名学员和小演员,评出了优秀小百花50名,小百花150名。这些获奖演员深受观众喜爱,一夜出名。
为了发挥“小百花”的优势,振兴浙江的越剧,省里又把近30名获小百花奖的越剧小演员集中到省艺校培训一年后,成立浙江省小百花越剧团,赴香港、上北京,获极大成功,被称为“无名小卒,一鸣惊人”。来自茅盾故乡——桐乡的茅威涛,学小生,扮相俊美,有书卷气,做唱俱佳,3年后即被评为全国梅花奖榜首。来自瑞安市的陶慧敏长得很秀丽,又含蓄内在,几年来成为越剧舞台和影、视三栖演员,电影《红楼梦》的林黛玉和电视剧《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小白菜均由她扮演。昆曲武生林为林一出《界牌关》轰动京华,婺剧花旦陈美兰在婺剧精品《断桥》等戏中的出色表演备受各方赞誉,均获梅花奖殊荣。现在,“小百花”成了优秀青年演员的代名词,全省还出现了6个以“小百花”命名的专业剧团。而且,“小百花”的浪潮还波及全国和海外,越剧“小百花”在欧洲、新加坡和港澳等地都有影响。
参加第二届戏剧“小百花”会演的演员平均年龄21岁,其中表演最突出的是绍兴县小百花越剧团的青年演员。这些绍兴姑娘们,一个个文武双全,英姿焕发,改变了从来越剧能文不能武的状况,大大丰富了表演手段。陈飞、吴凤花、吴素英等优秀青年演员深受观众喜爱。今年国庆前,她们在上海演《陆文龙》连满18场,这次会演又获优秀小百花奖,并在最后评“十佳金艺奖”时捧走了3/10的奖牌。古老剧种新昌调腔培训班的14名学员,平均年龄只有16岁,却异军突起,令人刮目。其中16岁女小生蔡浙飞演《北西厢·请生》的张君瑞温文儒雅,接着却出人意外地演出《挑滑车》,非凡的腿功、大将的风度,激起全场阵阵喝彩。她不但获得优秀小百花奖,还被破格列为“十佳”。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浙江越剧团和杭州越剧院一团参演的青年演员,都是省艺术学校越剧班毕业的高材生,周艳、龚利、陈晓红等荣获了优秀小百花奖和“十佳”。观众很高兴地说:享誉海内外的省小百花越剧团后继有人,她们和艺术上走向鼎盛时期的茅威涛等,已形成了小百花的梯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