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风流人物的神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1-13
第8版(副刊)
专栏:

  风流人物的神韵
南振中
杨武敏的摄影画册《风流人物》集出版了。这些照片是他近十年间为科学家、艺术家、工人和战士拍摄的。一张张形神各异的人物照片,组成了一代风流人物的群像。这些照片有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不仅“形真”,而且“神似”。
当我翻阅这些有鲜明性格特征的人物照片时,不禁联想起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同著名画家巴拉苏斯的一段对话。苏格拉底问巴拉苏斯在绘画里是否描绘人的心境,描绘人的精神方面的特质。巴拉苏斯最初的回答是:“那怎么可能呢”。可是,苏格拉底终于说服了巴拉苏斯,使他相信艺术不但可以摹仿美的形象,而且可以摹仿美的性格。我认为,杨武敏人像摄影的可贵之处就是善于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再现人物的“美的性格”。《好爷爷——儿童文学家叶君健》,是杨武敏到叶君健家里采访时抓拍的。叶君健的小孙女在书房里缠着爷爷玩,叶夫人叫小孙女回卧室睡觉。小孙女突然扑到叶君健怀里,亲吻着,说:“好爷爷,再见!”这张照片,把儿童文学家叶君健对儿童真切的爱形象地揭示出来了。
人物的性格要通过人物的动作、表情和情节来表现,而这些动作、表情和情节无论多么复杂,到了画面上,只能有一个“瞬间表现”。抓住了“典型瞬间”,照片就耐人寻味;抓不住“典型瞬间”,照片就平淡无奇。为了捕捉“典型瞬间”,杨武敏有时要下很大的功夫。《华罗庚扇面记瞬思》的构思和拍摄过程,就足以说明抓取“典型瞬间”的艰难。
杨武敏与华罗庚相识多年。华罗庚有着惊人的思维能力,无论在旅途中,还是饭前会后,凡能利用的零星时间,他都用来思考问题,一有所得,立即动笔。他身边的烟盒、请柬、信封,常常被用来记录思索的成果。杨武敏在随华罗庚采访的日子里,曾多次想揭示这种勤奋拚搏的治学精神,但由于现场条件的限制,未能如愿。一九八五年六月一日,华罗庚赴日访问前夕,到北京科学会堂出席中国电子计算机学会成立大会。会后,华罗庚在小花园的长椅上休息。忽然,他拿出一把扇子,在上面记下数论方面的问题。杨武敏敏锐地发现了这个典型情节,立即用长镜头拍了下来。这就是华罗庚教授生前在国内留下的最后的典型的一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