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构思精巧 寓意深长——评姚剧《强盗与尼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1-13
第8版(副刊)
专栏:

  构思精巧 寓意深长
 ——评姚剧《强盗与尼姑》
王文章
由民间说唱艺术衍变发展起来的姚剧,作为祖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个地方剧种,以表演朴实风趣,唱腔流畅清新而深受宁波、绍兴一带观众喜爱。在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之际,浙江省余姚市姚剧团赴京演出的新编近代历史剧《强盗与尼姑》,使首都观众一睹姚剧的舞台艺术风采。这个戏艺术地再现了辛亥革命大潮中,被孙中山先生誉为“东南一英杰”的王金发,从率军进入绍兴任都督到被捕牺牲的经历。剧作构思精巧,情节生动,观后发人深思。
《强盗与尼姑》所表现的故事,鲁迅在《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中曾经提到过。绍兴都督王金发捉住了杀害光复军领袖秋瑾的谋主——绍兴大地主章介眉,本来要杀章以替秋瑾报仇的,然而终于又将那章介眉释放了。“但等到二次革命失败后,王金发却被袁世凯的走狗枪决了,与有力的是他所释放的杀过秋瑾的谋主”。把近代严肃的历史题材和真实的历史人物搬上舞台,往往容易流于平直。但《强盗与尼姑》的作者在把握大的历史和人物真实的前提下,根据王金发做过“强盗”和其夫人住过庵堂的史实,推衍出一段王金发与沈月娥曲折动人、悲欢聚散的爱情传奇,作为贯穿全剧的主线,在爱情纠葛中把政治斗争扭结进来,使戏情节丰富,引人入胜。戏的开端就有很强烈的戏剧性。微服私访自称“夏少爷”的王金发,搭救了被假王金发侵扰的“绣花西施”沈月娥,二人遂有爱意。恰好沈月娥堂房叔公章介眉为笼络王金发,间接威逼其与之成亲。沈月娥不知“夏少爷”就是真王金发而决意抗婚,一旦与之成亲的竟是真王金发时,既出台上沈月娥意料,也出台下观众意料。继之王金发诱捕了杀害秋瑾的谋主章介眉,沈月娥向丈夫求情释放叔公,得到应允;后来王金发被捉,沈月娥又向叔公求情释放丈夫,却加速了王金发走上断头台。这种强烈对比,加强了剧作意蕴的深刻性,使王金发的妥协和章介眉的毒辣,更加发人深思。戏中对王金发这个人物没有作简单化的表现,而是通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系列矛盾冲突,揭示人物的悲剧命运。特别是戏中揭示了王金发面对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内心情感世界引起的回应。他放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只打猛虎,不打落水狗”是重要的思想根源。由此导致的王金发的死,不只是他个人的悲剧,实际上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妥协性的必然结局。《强盗与尼姑》在结构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中,把鲁迅痛打“落水狗”的主张作为全剧的思想支撑点,无疑加强了该剧主题意义的深刻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整台戏的演员阵容整齐。演员们注重从精神气质上把握人物,表现人物复杂感情变化分寸准确,毫无拘谨造作之感。作为一个县级剧团,这些演员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是不容易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