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九十年代中国经济的课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1-14
第2版(经济)
专栏:

  九十年代中国经济的课题
日本兴业银行行长 黑泽洋
回顾80年代中国的发展,即使进行国际间的比较,也应给予高度评价。特别是农村的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经济特区和沿海地区的工业发展也留下了巨大的足迹,中国经济取得了平均年增长率超过9%的实际增长率。在提高11亿人民的生活水平方面也取得了了不起的成果。在这种变化中,以轻工产品为中心的产业的竞争力显著提高,中国出口大幅度增加,中国经香港向美国的转口贸易迅速增长,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
但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
近一两年来国际形势发生的剧烈变化,在80年代就已初见端倪。它使战后持续了40年的世界格局发生了土崩瓦解般的划时代的变化。
然而,在世界局势如此动荡不定之中,东亚产业圈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日本和中国都必须给予重视。
为适应国际形势发展,中国今后面临着新的政策选择。
考虑到中国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和国际形势的严峻变化,我认为中国有必要实行从历来重视量的发展到向重视高质、高效发展的战略转变,牢固树立重视“国际化”的观念。这个转变将适应国民的需要,也可以成为将在90年代具体化的探索实行“一国两制”的基础。
从重视量转为重视质,需要在“技术的高质化”方面有飞跃的发展。领导有必要以灵活的创意努力对待“国际化”问题。中国在80年代执行了对外开放路线,向国内引进了华侨等境外资本,工业化取得了很大成果。在90年代,中国需要在继续广泛引进外资的同时,中国的企业本身应该参加国际分工,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需要下决心进一步“国际化”。中国应该制定的方针是:增强了实力的、具有生产优质消费产品能力的中国企业,应着眼于为世界的消费者服务;为了增加中国出口换汇的能力,更大胆地引进外资,加速提高当务之急的技术水平,应该倾注全力为更多地购买外国机械等创造可能的条件。
希望中国作出勇敢的决断,把“国际化”作为中国90年代的课题,并希望尽快研究解决以下4个问题。
第一、促进国营企业自主经营。
最近,中国国营企业经营恶化是个很大的问题。在中国,国营企业承担着一半以上的工业生产能力。使这一部分经济搞活是中国经济最紧要的课题。特别是中国在参加东亚产业圈的分工时,这些国营企业必须扮演重要的角色。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立一种与东亚产业圈的企业对等竞争、健全企业有经营决定权的机制是必不可缺的时代要求。
现在,不能把国营企业置于温室之中,有必要使它经受强劲的北风,强化体质。为此,国营企业应该与国家机关分离,使它们的经营思想转变为以服务于国民的生活为第一要务。树立了企业是社会机构的观念,就应该向社会正确地报告其每年的生产业绩。这在国际上是“大企业经营”的常识。如果确立了包括信息公开在内的系统制度,世界上的企业就会更易考虑与中国的企业进行合作。
第二、重视彻底尊重经济原则的资金分配。
在中国,用财政资金向企业提供产业资金是传统的做法。今天,为了充实社会资本,需要有巨额的投资。在财政资金不断减少的状况下,需要把财政资金的用途限制在行政经费的支出和社会资本的扩充上,尽快建立用最近不断扩大的民间储蓄资金向企业提供产业资金的制度。
在财政与金融分离的同时,确立“重视经济原则的投资案件审查”制度,是国际上易于得到理解的金融惯例。这样做,外国金融机构在中国的业务就会更加顺利开展。
第三、积极研究恢复人民币的可兑换性。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分工发达到全球规模的今天,一国的货币不仅作为国内经济的支付手段,希望作为国际交易的支付手段也能够安心地使用。
第四、希望推行明确的外汇管理制度。
考虑到中国非常需要外汇,我判断恢复人民币可兑换性时,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附加一定的限制条件是不得已的。我认为,明确易懂的外汇管理制度是尽快恢复人民币可兑换性的前提。我并不认为在中国不论什么,只要自由化就好。倒不如说需要暂时实行严格的外汇管理。我希望制定外国人容易理解的、明确的规定,并充分公开。
中国人在国内交易中保持重视人际关系的传统是很自然的。但在国际交易中,希望明确地表现出遵守国际惯例的姿态,并以国际上易于理解的方式公开国内的各种规定。
反过来再看看日本经济的现状。人们担心“泡沫(经济)”的破灭将给日本经济带来各种影响。此外,由于国际结算银行(BIS)规则的实施,大银行都被要求对投资采取慎重态度。再加上一部分大企业过去轻易地利用发行股票筹措资金,也造成今后需要筹措相当规模的资金。因此,在日本国内出现了慎重对待投资活动的动向。
特别在借款方面,日本是中国绝大多数资金的供给者。据1989年末的数字,中国的政府借款总额123亿美元中的77亿美元,即62.6%是日本提供的;民间借款总额306亿美元中的192亿美元,即62.7%是日本的银行提供的。
听说为使石臼所钢铁厂和大连工业区开发计划等大型项目走上轨道,双方进行着不懈的努力,我感到非常高兴。
坦率地说,日本的经济是资源不足的经济,再加上近年来劳动力不足日趋严重,内部要求国际分工的呼声也很高。加上中国的投资环境好转,两国间的经济合作将在强烈意识到互补关系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人们期待两国间经济交流的深化,不仅对于扩大交易,对建立两国间更广泛的人际关系也会作出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