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对华投资中的诸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1-14
第2版(经济)
专栏:

  对华投资中的诸问题
株式会社东芝社长 青井舒一
90年代的亚洲经济虽然将比高速增长的80年代有所减速,但是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亚洲地区仍将继续保持最高的增长率。亚洲各国为了谋求本国和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将纷纷减少相互间的壁垒。亚洲地区发展成一大市场,将能改变世界贸易的不平衡,并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我们在决定向亚洲地区投资时,需要对各种事情进行反复调查、比较和研究。以下这8点是过去曾经发生过的问题和今天仍感到难办的地方。
首先谈第一点,与投资和开办企业有关的规定及其透明度问题。
在工业化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确实会有顾及不到的地方。亚洲各国在制订有关当地开办企业的法律体系及与此相关的实施细则、实施事例等方面,的确有不完备的情况。向这些国家投资时,感到最难办的就是规章制度不透明,造成谈判的伸缩性大,办手续程序耗费时间。
在中国,对于在与办厂有关的基础设施的费用负担,与户籍制度有关的雇佣事项,在事业的有关变更、缩小、撤退的规定和手续等问题上,最初与中国打交道时也是不知所措。我认为中国方面在考虑投资的问题时,对于费用和工厂运营的条件等,应该事先作出准确的计划和评估,并介绍给准备投资的一方。
中国在这些方面已经作出了相当努力,但我们希望中国方面能够抓紧制订具体细则和实施事例,多想些办法,尽可能公开这些细则,切实地说明和指导。
第二点,随着事业的全球化,当企业在全世界建立多层次的事业基地时,机构之间需要有信息网络紧密联接起来。我们期待着拟议中的“中国网络”早日完成,充实发展。
另外,在建设工业城市时,应鼓励建通勤用铁路网。开发区内外国企业集中,会出现劳动力相对不足,引发不正当的竞争,产生外国企业之间的摩擦。铺设作为大量运输手段的通勤铁路,不仅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还可以使开发地区的波及效果达到更远的地区,实为上策。
企业为了稳定经营,必须有一个以合理的成本为基础的经营环境。申请办企业时,首当其冲的是土地价格问题。由于中国的地价不伴随所有权转移,只有所谓的使用权,因而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地价较高。此外在零部件和材料的筹措方面,如果质量、成本、交货期等与国外相同,都愿意从中国国内筹措,这对投资者、对中国的工业都有利。要做到这一点,希望中国能建立一个在价格、关税和筹措时间等问题上,对国内外企业都一视同仁的体制。作为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希望促成能在经济开发区内为日本人建立学校和提供价格适当的住宅。
第三点,关于市场开放问题。这是与一个国家扶持国内资本政策密切相关的大难题。要积极地谋求引进外资和产业的均衡发展,似有必要有意识地、分阶段地采取灵活的市场开放政策。
例如,当按照中国的政策独资建立出口基地时,仅从出口规模上很难发现是否合算。结果,往往是只搞低附加值的以组装为主体的工厂,零部件和其他必要的加工环节依然依靠进口。这样不仅不能引进系统的技术,对改善贸易收支也起不到多大作用,实际对中国来说并不合算。
第四个问题。日本经济虽然通过扩大内需的政策保持了稳定的增长,但在最近、特别是在人力资源方面正面临着需要考虑采取新的措施。另一方面,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如果仅仅采取依靠本国产业与外资系统的出口型产业独立并存的办法发展经济,已经不能指望产业有更大的发展。
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我建议应该扶持和发展支援基干产业的零部件配套产业。眼睛不能只盯着成品,应该把具有生产零部件技术、生产技术能力的配套产业群体作为基础产业加以重视和扶持,形成工业发展的基础。希望中国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研究积极扶持支援这些中小型企业的问题。
对第五点不做更多的说明。技术人员和中坚管理人员的不足是发展中国家的一大弱点。不是由少数技术尖子,而是要由一大批经过实践、有高度创造热情的技术人员群体来推进一个国家的工业现代化。基层的技术教育很重要,希望中国从社会和制度上下功夫培养和稳定新的工业技术人员群体,与经济发达国家大力进行人员交流。
第六个问题。我感到在中国有个习惯,那就是企业办社会。在国营企业里这种倾向更为明显。我认为,国家或地方所承担的社会福利事业与企业为了经营而采取的必要措施还是应该分开,否则会混淆成本管理和雇用关系。对于有关人事费中的福利和社会保险等费用的负担、住宅建设和所有权、运用方法以及医疗费等各种费用支付负担问题,希望进一步建立起合理的社会机制。
第七个问题。在制造业全球化的今天,日本的目标是实现任何国家都达到与日本相同的质量、成本和交货期的水平。为世界市场上的顾客提供相同质量的产品,是制造业企业集团当然的义务。为此,有必要真正实施日本式的生产方式。特征就是人力资源,通过纵的和横的组织,形成以相互信赖为基础的“团队”,保证企业内教育和训练的所谓“与制造有关的经验性的专门技能”。其基础是高度的稳定性,是技术、技能、管理相结合,是生产系统不断加以改善的技术能力。
最后一个问题是亚洲各国面临的问题。
合资企业或独资企业,当规定有义务引进一定比例的国内资本时,会出现合作伙伴不能满足随着企业发展而需要的资金。由于出现了资本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的趋势,这个矛盾将越来越明显。看来,资本市场的形成有待时日。
我认为,日本在与中国进行政府间开发资金合作的同时,我们民间企业将有更多机会通过直接投资、技术合作等形式,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进行合作。日中两国应不懈地排除各种障碍,为了相互的发展而共同努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