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善解难案——记深圳市中级法院经济纠纷调解中心副主任戴同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1-14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法官风貌

  善解难案
——记深圳市中级法院经济纠纷调解中心副主任戴同鑫
新华社记者 邹爱国
他是个威严的法官,更像个渊博的学者,凡与戴同鑫接触过的人,都会对他潇洒的谈吐、清晰的思路和热情的为人留下印象。
作为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经济纠纷调解中心的副主任,戴同鑫以办大案难案出了名。
经济调解中心,在中国的司法史上是个新事物。它是针对特区经济纠纷多、案件受理慢、审理周期长的情况而建立的一个新机构。
某单位就一份35万元硅铁合同未兑现而告到法院,戴同鑫负责调解此案。在调查中他了解到,被告有货不付,有钱不还,还威胁原告:“上法院也没你的好处,立案半年、审理半年,拖也把你拖死了。”戴同鑫深知这一拖光利息就是一笔巨大的损失,被告对法律程序很了解,正是在钻法律的空子。当他得知被告的硅铁存放在天津塘沽时,戴同鑫只有一句话:“明天就去天津!”飞机、汽车,日夜兼程,第二天晚11时,戴同鑫从深圳赶到塘沽,查封了被告存放在那里的硅铁,24小时后又返回了深圳。此后,原告再去找被告评理,被告依旧慢条斯理地说:“还是那句话,上法院,打一年半载的官司也能把你拖死。”当法院传票摆在被告面前时,被告方不得不乖乖退回货款。
调解经济纠纷,是法院的新课题。然而,戴同鑫勇于探索,把案件调解得恰到好处。
深圳某商场欠天津某单位7万元迟迟不还,天津这个单位只好投诉法院。
戴同鑫想,借钱要还是起码的常识,这个商场拒不还款的背后是否有什么难言之隐呢?他决定走出法院,到商场去调解。
为了不增加被告的压力,戴同鑫身着便装叩开了商场负责人办公室的门。他和这位负责人从特区的发展谈到商场的前景,两人竟越谈越投机、越谈话越多。这时,戴同鑫话题一转,谈起欠款的事:“你们是不是欠天津一笔钱?”
“是啊。那钱是前任借的,凭什么要我还?”
戴同鑫开导说:“做生意要讲信誉。你们商场想不想做大买卖、赚大钱?”
“当然想了。”
“对呀,商场要发展,就要有客户。如果大家都知道你们借人家的钱不还,谁还敢同你们来往?!”一席话说得那负责人心悦诚服,当即表示:“7万元,小意思,我们一定还。”
两个小时,调解顺利结束,原告、被告都很佩服戴同鑫,一个寄来了感谢信,一个送来了锦旗。
在调解一起国营企业间的270万元纠纷案时,经戴同鑫多次做工作,双方同意分担其中的267万元。但在进行最后的调解时,剩下的3万元却谁都不愿承担。
3万元,在这些大企业眼中似乎不算什么大数,为此争来吵去,无非是个面子问题。戴同鑫理解他们的心态,在与原告、被告的接触中也深知他们对自己很信任。于是他当机立断,对其中一方说:“看在我法官的面子上,这3万元由你方承担。”
对方先是一愣,而后爽快地答道:“老戴,我听你的!”
纠纷解决了,双方满意地离开了法院。
有同事开玩笑说:“老戴啊,想不到你的面子真大,值3万元!”
戴同鑫笑了,又承担了另一起案件的调解工作。去年年底,深圳市举行首届人民代表大会,戴同鑫这位中国民主建国会的成员被选为市人大代表。当他戴着代表证走进会场时,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