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发展省钱的生物医学工程”——北京新兴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发展中心的探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1-16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发展省钱的生物医学工程”
——北京新兴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发展中心的探索
本报记者 周庆
B超、CT、核磁共振……接触这些新玩艺儿,给不少人一种感觉:愈是到大城市、大医院去治病,检查起来洋设备便愈多、收费也愈是惊人。
一些生物医学工程专家们说,这种感觉是正确的。近些年,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的健康与生命愈来愈金贵了。这使高技术医疗器械层出不穷,生物医学工程在短短的时间内形成庞大的产业,医疗保健费用急剧上升。即使北美、西欧的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也有人惊呼,这一趋势如不扭转,整个医疗保健体制将在沉重的医疗费用重负下破产。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生物医学工程之路?早在3年前,北京新兴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发展中心的专家们就提出了“发展省钱的生物医学工程”的看法。
今天,他们向社会献出了他们的成果。
118毫米大的一个小盒子,挂在身上,能连续记录24小时全部原始心电图,资料能全部提供给医务人员分析,还可随意提取全览图上任何一段进行放大分析。经1000例以上临床实验,产品一次开箱合格率达100%。专家给它起的汉名是:24小时全信息动态心电图记录分析系统。这在我国尚属首创。以前,由于国内精密机械加工技术落后,不能确保这类先进设备磁记录装置在低速运行时的准确性。“中心”的专家们避开这一卡脖子难关,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通过先进的系统设计,解决了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准确记录和再现问题。在国家医药管理总局主持的鉴定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该系统的性能达到了80年代后期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而且,其分析软件在某些方面已达国际先进水平,价格仅为进口同类产品的1/4。目前,国家科委已确认它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
这一成功,使他们的探索得以在更深的层次上进行,把攻关立足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包括基层医疗单位的实际需要和国家、集体、个人所能承受的医疗费支出,避开我们的弱点,并尽可能利用国内外已有的先进技术(而不是成套的装置)。正是循着这一思路,“中心”成功地研制、开发了高密度数字磁带记录器、智能效率检测仪、无创心动力仪、集中监护系统、生物反馈仪等,它们的价格都大大低于国际上的同类产品。
这个“中心”的专家们的探索,不仅为社会提供了一些高技术的医疗装备,更可贵的是有助于开辟一条发展中国特色的生物医学工程之路。这对我国如何发展高技术,也不无借鉴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