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盛名葡萄大泽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2-03
第8版(副刊)
专栏:九州风物

  盛名葡萄大泽山
戴永夏
中秋,正是葡萄成熟季节,我们来到了素有“葡萄之乡”美称的大泽山。
大泽山位于平度城北70余里处。其主峰西麓,群山环绕,土质肥沃,水丰泉甘,盛产各种时鲜水果,而尤以“大泽山葡萄”最负盛名。这里的葡萄皮薄肉嫩,味美质优,且品种繁多,产量极高。除龙眼、巨峰、玫瑰香等品种外,近些年又引进扎娜、红富士、红瑞宝、伊豆锦、大宝等300多个优良品种。大泽山成为我国六大葡萄产区之一。
大泽山区群峦苍翠,绿荫翳翳。漫山遍野的山楂、苹果、柿子……条条“绿龙”身上,缀满了繁星般的“珍珠”、“玛瑙”:那绿中泛黄的“泽山一号”,紫里透红的“玫瑰香”、“龙眼”……都以其诱人的风姿,显示着秋的充实。
葡萄的成熟,如同一道无声的命令,唤出了山中的千军万马,织成了一幅规模宏大的山中采撷图。你看吧,山山岭岭间,丛丛绿浪中,男男女女,穿红着绿,忙忙碌碌。他们用剪刀剪下串串“珍珠”、“玛瑙”,再把大筐大筐的“珠宝”运到公路边,交给收购站……姑娘们情不自禁地唱起甜美的歌:“……谁不说俺家乡好,得哟喂哟,幸福的生活,万万年……”
热情的主人一见远方来客,便争着把大捧大捧熟得最透、颗粒最大的葡萄送到我们面前,嘴里还一个劲地催促:“吃吧,吃吧,咱大泽山的葡萄又香又甜,吃了可以延年益寿呢!”这山里人特有的真诚、厚道,令人十分感动。
看着眼前这色香诱人醉的葡萄,我不禁想起古人“未尝先说齿流涎”的诗句来。陪我前来的老同学,娓娓地向我谈起大泽山葡萄的历史。据说远在汉代张骞通西域前,大泽山的百姓就已开始移栽山葡萄了。张骞从西域引进葡萄优良品种,随后传入大泽山区。至唐初,这里种植葡萄已很普遍。当地至今流传着唐太宗为葡萄改名的佳话:贞观十九年(公元646年),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途中驻兵平度(见《平度州志》)。当他路过大泽山时,当地百姓用最好的“龙眼”葡萄招待他。这位“真龙天子”见之大喜,却又忌讳“龙眼”二字,遂把“龙眼”改名为“狮子眼”。这天是农历七月二十二,而这年恰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当地百姓感其“皇恩浩荡”,便把这一天定为“财神生日”,以祈求“财神爷”保佑,发财致富。可是一千多年过去了,大泽山人年年为“财神爷”过生日,但“财神爷”始终不肯赏光,他们还是祖祖辈辈受穷。尤其在“穷过渡”时期,山上山下的葡萄及各种果树都被当作“资本主义的尾巴”砍尽伐光。人们身在宝山不见宝,端着金碗要饭吃,到1978年,大泽山镇的人均年收入还只有78元……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大泽山人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大力发展果品尤其是葡萄的生产,大泽山镇被市政府批准为果品生产专业镇。仅葡萄一项,全镇人均年收入就达500多元。再加上其他果品及农副业收入,哪家每年不弄个五千六千的?所以万元户以至数万元户,在这里已不是什么稀罕事。来到镇上,你随便走走,看看一幢幢架着电视天线、修得十分排场的新瓦房,瞧一瞧人们身上穿的花样翻新的时髦衣服,以及来往穿梭的“嘉陵”、“木兰”……你心里不会不发出这样的惊叹:“这山里人,富着哪!”
大泽山人发了葡萄财,葡萄成了大泽山区的“活财神”。因此,镇府根据大家的要求,把具有封建迷信色彩的“财神生日”改作“葡萄节”。每到农历七月二十二这天,大泽山人便载歌载舞,欢庆葡萄丰收。这一来,大泽山葡萄的知名度更高了,不仅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还销往香港、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和地区……
葡萄,应当说,是党的好政策拯救了你,使你获得新生;是勤劳、善良的大泽山人培育了你。我们赞美葡萄,又怎能不为纯厚、朴实的大泽山人和党的富民政策唱一曲赞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